【愛火燃荊】服務:愛情的交付 譚錦榮

期數
3761
刊登日期
2016.03.18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3 月 20 日

曾經有一位修會的長上如此說:你們作為兄弟的,為何經常指出這位兄弟不好、那位兄弟不能合作、我只願做這類工作、我沒有這些工作的神恩⋯⋯,為甚麼為自己築起一道一道的圍牆?你們應以愛德打開這些自我封閉的圍牆而走出自己,為能愛而服務近人及你們的兄弟!這位長上對兄弟的訓勉,不期然使我反思:我的生活為誰辛苦為誰忙?

本主日的福音是路加敘述主耶穌的受難始末:主耶穌榮進耶路撒冷、最後晚餐、山園祈禱、受審、苦路、被釘在十字架上、為愛而捨生、光榮復活。驟眼看來,這些經驗為基督徒而言是理所當然的明認並相信、且願意與未接受信仰的兄弟姊妹分享這份信仰。但是,若我們仔細反思,我們會發現一些細節,是主耶穌要求我們個別地向祂作出回應!

「到了時候」(路廿二14),路加有別於其他兩本對觀福音所指的「到了晚上」(瑪廿六20;谷十四17);這個「時候」好像一個莊嚴的鐘聲預示將要發生的一切。同時,路加亦以「宗徒」稱呼他們,有別於其他福音的「那十二人」,他的用意是否有意凸顯伯多祿和若望為準備這最後晚餐的角色呢!再者,路加的描述是以主耶穌為核心:「耶穌就入席⋯⋯」(路廿二14),強調主耶穌作為導師及主子的身份。如此,我們可以想像到路加所描述主耶穌所走向耶路撒冷的旅程已到高峰,祂正準備為這個旅程劃上一個句號。然而,在這重要時刻之前,祂希望為門徒們指出他們所應走的路向、且強調日後的一切均應以祂為生活的核心。

「我渴望而又渴望, 在我受難之前,同你們吃這一次逾越節晚餐。」(路廿二15)主耶穌如此深切的渴望是甚麼?若祂是要表達一個未完成的願望;那麼,祂有否吃這晚餐?具體而言, 主耶穌實在和門徒吃了這最後晚餐;但是,祂心裏渴望的是那「永生的宴席」,故此,祂才說:「我告訴你們:從今以後,非等到天主的國裡成全了,我決不再吃它。」(路廿二16) 在這裏,路加欲表達的並不是這晚餐的具體細節,而是逾越節的末世幅度。「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而捨棄的。你們應行此禮,為紀念我⋯⋯這杯是用我為你們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約」(路廿二19-20),主耶穌以此指向祂為愛所作的犧牲,祂為了我們人類甘願奉獻自己,為使我們能重建這天人的關係。但是,主耶穌這份「愛情的交付」除了承行了天父的旨意外,並沒有拒絕在這即將來臨事件中人性的參與。當然,從路加的描述中,我們必然接受猶達斯是最主要出賣耶穌的人:「撒殫進入了那名叫依斯加略的猶達斯的心中」(路廿二3);但亦排除其他宗徒也需為祂的指控負責,因為他們直到這刻仍未明白主耶穌教導的意義!

因此,主耶穌在面對將要接受的苦難的前夕,仍願意為宗徒們指出他們應有的態度:「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是服事人的。」(路廿二26-28)主耶穌在這勸諭中作了一個比較:最大與最小、首領與僕人、坐席者與服事者、坐席者與服事人的主耶穌基督。因此,當門徒追求名份、利益時,主耶穌給與他們服事的圍巾。藉此,我們了解到主耶穌才是終極的領袖,祂為我們樹立了作為領袖應有的素質,也就是「愛德」的精神,這份「愛德」使人不怕犧牲自己,為能成就天主的大業,就是使一切受造物能在天主的愛內得到滋養、一切受傷的傷痕得到治療。然而,這份「愛情的交付」只有在被釘的主耶穌身上得到實現。當主耶穌被高舉於十字架上時,會吸引眾人歸向祂,因為沒有任何人間的愛能超越主耶穌為人類所付出的愛。

因此,當我們每次領受主耶穌的至聖聖體時,我們便進入了這「愛情的交付」中,主耶穌藉著至聖聖體進入我們的內在生命中,是為能治療我們因罪過所受的一切傷痛,並使我們因經驗到主的愛情而甘願作出相應的回報:以愛還愛,並願在愛德中不斷皈依。當我們朝拜聖體時,我們所瞻仰的是那位被釘的主耶穌,在祂內,我們凝視著生命的滿全:「父啊!我把我的靈魂交托在你手中!」(路廿三46)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