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筆容辭】代理人的死結
近日我們聽到有人說: 「我們話OK就OK啦!」,「知咁多做乜呢?」,「話你知都唔明啦!」但同時見到種種偏離工程規劃的行為!「專家」又說對安全不構成影響,但這樣一來,規劃又有何意義呢?彌撒時信友禱文說要為那些承擔基建的人祈禱,求主賜他們智慧,好能有效完成基建項目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但問題是否單單是智慧呢?
記得寫博士論文時,研究的主題是控制理論,這並非機械的控制,而是人類社會內的控制, 為甚麼需要控制呢?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東西和服務都不是自己能做到的,例如你要為子女提供教育,但你沒有這種專長, 所以你交學費由學校去做,你希望有良好的交通運輸,你不懂修橋整路,所以要由政府承擔又轉至有關的機構去興建鐵路或運輸網絡等等。而這些為我們提供服務以滿足我們需要的人就是代理人(Agent),我們就是委託人(principal), 代理人得到我們的支持,無論是金錢上或權力上,就負起責任為我們提供我們所需要的服務,很可惜沒有甚麼可以保證代理人的目標和我們一致,就以政府為例,她應該算是市民的最大代理人,但怎能知道政府的目標和市民的期望一致呢?
撇開貪污舞弊, 中飽私囊這不法行為,任何人都有個人的慾望和私利,例如對某些人有偏好或想保住個人權位,很多做法就會偏離公眾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代理人與委託人之間有極大權力差異,往往為代理人的獨斷獨行提供方便和誘因,首先代理人掌握全面資料,但一般市民所知不多,很多資料又涉及專業知識,代理人便振振有詞地不願與一般市民分享資料,在缺乏知情的情況下,市民很難對代理人進行控制,另一方面代理人擁有強大資源,包括財力、人力、物力和權力,更有專業人士協助和充裕時間, 一般市民根本無從比較,大部份市民都要為口奔馳, 那有時間精力與全職受薪的代理人對抗呢?最重要的還是代理人是集中的組織,但一般市民是分散和數量眾多的,很多人就覺得自己微不足道,根本沒有勇氣去監督代理人的行為,有時代理人更可利用市民大量分散的情況, 強調市民的期望太多太複雜又互相矛盾,結果無所適從,最後就由代理人作決定吧!有時又可以挑撥一社群和另一社群之間的利益衝突,從而漁人得利,所以代理人最終就可以自圓其說,叫大家只要相信代理人會照顧一切也無需多問, 反正答了市民都不會明白。那麼怎樣能控制代理人呢?自我控制是最好的方法, 所以很多公共服務都要求專業人士負責,但近年專業淪喪,還能堅持專業操守的恐怕不多,之後就是社會控制,即我們經常強調的核心價值,但現在這價值還存在多少呢?後果控制恐怕要等到基建出現災難時人們才能醒覺, 現在有人揭露問題算是幸運!所以傳媒和反對派有不可抹殺的價值,最終是行為控制,但最費時失事也不能保證成效的!可是現在也只能如此了!
•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