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議同行】第二個千年的發展與實踐(四)〔作者︰鄭小慧〕

期數
4184期
刊登日期
2024.04.26
作者
鄭小慧
主曆
2024年04月28日 復活期第五主日

共用圖片/檔案 - 共議同行在過去的幾篇文章中,我們逐步探索了教會兩千年歷史中「共議精神」的發展。「共議」的實踐隨著時間推移而演變,特別是在中世紀和宗教改革時期,面對新的基督教教派崛起所帶來的分裂挑戰,天主教會強調了教宗和主教的權威, 以維護教會的整體性。

「共議同行」與第二個千年中「主教會議」程序的發展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十九世紀末的梵蒂岡第一次大公會議(1869-1879年),該會議在確認了教宗的首席權和不可錯的教義的同時,也體現了共議的重要性。即使教宗擁有這樣的權威,庇護九世和庇護十二世在確認重要信條時,也會徵求主教和整個教會團體的意見,這樣的做法展現了權威與共議的平衡。

在十九世紀,一些重要的神學家,如約翰. 亞當.莫勒、安東尼奧.羅斯米尼和約翰.亨利.紐曼,開始強調共議在天主教會中的重要性。他們回溯了聖經、聖傳和教義,為教會帶來了有意義的革新。他們強調了教會生活中共議的根本性,這種根本性要求在教會的各個層面都實踐共議的精神,並與主教和教宗的職責有著內在的連繫。

梵二的Christus Dominus《主教在教會內牧靈職務》法令進一步強調了地方教會的主體性, 鼓勵主教和司鐸團在共融中進行牧靈工作。這一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在每個教區建立牧民議會,並邀請司鐸、修士和平信徒參與其中。

為了更具體地實踐「共議同行」的理念,聖保祿六世在梵二之後建立了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制度。這個「會議」是教會的常設主教議會,直接受制於教宗的權威,旨在提供信息和建議。例如,最近幾屆的會議集中討論了針對家庭、青年、亞馬遜地區等特定群體的問題和挑戰,在聖神的帶領下尋求解決方案,與天主子民同行。

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領導下,「共議同行」的理念在教會內廣為接受。在他於二千年的一篇演說中,他強調教會作為在共融中同行的天主子民已經走過了許多里程,但同時也指出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教會去應對。例如,在面對日益嚴重的年輕人與成人之間的代溝問題時,他是首位將青年視為獨立社會群體的世界領袖之一, 並通過定期的普世青年節和與青年舉行的多次會議來互動,幫助塑造了整整一代年輕人,教導他們發現自己的身份、使命、意義和人生目標。這正是今天「共議同行」教會所承擔的重要使命。


  • 鄭小慧,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成員。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