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關顧我們的近人
9月初的週四,香港迎來今年首個八號風球,超強颱風摩羯來勢洶洶,天文台先在週四下午懸掛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翌日週五的中午過後才改發三號風球。大部分打工一族得到半天假期,大家普遍會趁機休息。超強颱風帶來連場暴雨,大家可有想過,有些兄弟姊妹仍要冒著風雨上班,謹守工作崗位?當我們仍在睡夢中,醫護、消防員、警察,從事物業管理、運輸業和飲食業的人、清潔工人皆早已開工。在狂風暴雨下,當我們慶幸自己身處安全的居所時,可有想起那些在戶外不辭勞苦地工作的兄弟姊妹?面對惡劣天氣,社會上的邊緣社群,特別是貧困者、流徙者和無家者,他們的狼狽情況你又知道嗎?
在超強颱風摩羯襲港期間,根據報道有超過200人使用民政事務總署開放的臨時庇護中心,使用者中,包括無家者及露宿者。他們的所有家當,大多放在街上,當遇上風暴時,他們的「居所」及一切物品便會化為烏有。即使身處有瓦遮頭的居所, 不少貧困戶與家人擠於狹小的劏房內,用餐與如廁皆位於同一地方。生活環境擠逼使人容易產生磨擦甚至衝突,影響家人之間的感情。
還有一群因為無法負擔房屋租金或因其他理由離開了家庭,而以24小時營業的快餐店作居所的人,被稱為「麥難民」。在新冠疫情肆虐時,全港食肆於晚上曾經一度暫停供應堂食,麥難民亦「被逼」消失。現在隨著疫情緩和,這些麥難民再度歸來,而政府提供的無家者宿位的數目,卻仍舊趕不上他們的增長速度。在提供改善措施之餘,我們可有停下來,真正聆聽這些弱小者的心聲?
面對弱勢社群的無助處境,不少教會團體、堂區的關社組和香港明愛分別提供適切關懷和援助,教區海外傭工牧民服務委員會更留意到在港的尋求庇護者與難民的困境,當中有不少申請人的個案正等候當局審批,一方面不能外出工作,而得到的援助卻極為有限,這些申請人更往往被標籤成社會的不良份子,飽受歧視。委員會遂邀請經常接觸上述對象的團體,組成流離失所者牧民小組,包括聖雲先會與慈悲香港(Mercy Hong Kong), 一起籌劃實際的項目,為目前在港的大約14,000名尋求庇護者和200名難民提供牧民服務,以回應共議同行的教會。
就讓我們從今天起,多些關顧他人,打破冷漠文化,成為慈善的撒瑪黎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