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讀書】我們真的相信通過聖事接觸基督嗎?〔作者︰楊孝明〕

期數
4236期
刊登日期
2025.04.25
作者
楊孝明
主曆
2025年04月27日 復活期第二主日(救主慈悲主日)

本頁圖片/檔案 - 12C_500共用圖片/檔案 - 冷讀書(FB&Whatsapp)教宗、主教、神父們時常都聲嘶力竭地呼籲我們,要做一個熱心教友,不能做主日教友!可惜的是,教友依然故我,做了主日教友已覺得盡了責任,為何會這樣?我認為,潮流文化,現代思潮以及世俗化的影響,已經滲透進教友的生活,主教、神父、導師們的影響力已大大降低。明顯例子是,今天辦修和聖事的教友人數比起幾十年前甚至百年前少很多,而用人工避孕的教友卻可能有增無減!

今天要介紹的這本書《從寬恕到療癒》, 由艾瑞克.傑生(Eric Jensen, S.J.)神父所著,他希望我們以新的角度看修和聖事,不單激活我們的信仰生活,更希望我們能在聖事中得到療癒,而不是單單的罪赦!傑生神父覺得,教友在省察罪過時,有點像在樹上找枯死或生病的樹葉。但他認為,我們應該往根部去找,那麼,我們會發現,在根部,罪的樣子不太像罪,而像很多糾結,例如羞愧和罪惡感, 恐懼和憤怒!埋在這一切之下是創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我們在哭喊,渴望得醫治。神父說,那麼, 有甚麼藥方勝過和好聖事?

在拜占庭和東方教會,聖事被稱為神聖的奧蹟,因為聖神的德能透過聖事工作,帶來光明、愛與平安,使我們與天主、教會、及彼此和好。傑生神父說,羅馬教會對聖事的理解雖然也是如此,但多了一層法規主義的色彩,所以只有領受過聖秩的司鐸, 才有赦罪的能力。而拜占庭教會有些隱修士(單單修士,沒有受聖秩)也聽告解,給予赦罪。西方教會因為法規主義較重,一些敬虔的行為,例如守齋,常變成受「大罪」約束的教規,治療的功效雖沒被完全遺忘,卻只為治癒罪對教會造成的傷害。傑生神父認為,在梵二的光照下,或許司鐸可以反省自己是否需要醫治,畢竟他們也有創傷,也需要讓聽神父告解的神父分享他們的憂慮,傾聽他們的痛苦,並呼求聖神的德能帶來醫治和寬恕。

在此,傑生神父建議我們的省察,不單看思、言、行為,這些是枯葉而已,我們要往根部看,把被忽略、遺忘、或埋在意識層下的創傷喚回意識,帶到告解中,接受治癒!所以, 我們改變準備辦告解的方式,而神父也要改變和好聖事的慶祝方式,不再在亭子內,而是面對面,用的時間也要更長,善用聖事的潛能, 把罪過和創傷一併帶進來。天主教法典也提醒神父:司鐸應記得自己身兼法官與醫生的身分,並被天主立為正義與仁慈的聖職人。所以,傑生神父建議把靈修輔導帶進和好聖事中,結束時,可以在頭上覆手,若告解者不介意,也可以用一個慈父的擁抱結束。

我們有些教友願意花上幾千元一小時去見輔導,但卻不相信修和聖事的治癒能力!為何如此?因為我們不再相信啊!這就是世俗化對教會最大的衝擊!可惜的是,有時教會也沒有展現修和聖事的潛能,以致大家不能通過這聖事接觸真實的基督!

從寬恕到療癒From Forgiveness to Healing

出版 光啟文化 / 作者 Eric Jensen, S.J. / 譯者 左婉薇 / 出版日期 2025年1 / 定價 HK$53 / ISBN 978-626-7272-57-2

.本專欄與「靈火讀書」專欄輪流刊登


楊孝明,塔冷通心靈書舍。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