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的花園】葡萄
你知道在聖經中出現得最多的是哪種植物?答案是葡萄,聖經提及葡萄樹或與葡萄有關的用詞,超過250次,並大多以葡萄園的形式出現。
《創世記》首次提及葡萄:「諾厄原是農夫,遂開始種植葡萄園。」(創九20)之後提及諾厄喝酒醉了,可見當時種植葡萄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釀酒。而《戶籍紀》記載了以色列民在曠野中四十年的歷史,當中可見當代人的主要糧食,除了之前提及的無花果樹,也有葡萄和石榴。梅瑟打發以色列民偵探去客納罕聖地視察,以評估當地民族的強弱、多寡、地方的好壞、城鎮是否設防等。後來以民輾轉於曠野,為沒糧沒水而向梅瑟反抗,說:「為甚麼你們使我們由埃及上來,領我們來到這樣壞的地方?這地方不但沒有糧食,沒有無花果,沒有葡萄,沒有石榴,而且連喝的水也沒有!」(戶二十5)
葡萄園(而不是葡萄樹)在聖經中多次出現,它指的不是一個人或單位,而是人集結為民族, 基督徒集結為教會。葡萄園也象徵著以色列和天主的關係。《依撒意亞先知書》第五章以葡萄園作寓言詩,園主是天主,祂以愛經營葡萄園(參依五1-2,7)人不懂得感恩上主給他們的恩典,從中學習以愛彼此相待,反而挑起仇恨和戰爭,招來上主的懲罰。
我們比較熟悉有關葡萄的章節,可能是這段:「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條;那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的,他就結許多的果實,因為離了我,你們甚麼也不能作。」(若十五5)耶穌清晰地以葡萄樹和枝條比喻他與信徒之間的關係。天主把那些不屬於主的人排除在外,把屬於主的保留下來,「使他結更多的果實。」這章節讓人明白與主結合的重要,因為離開了天主,沒有從上主中得到靈性上的滋養而漸漸乾涸,甚麼也不能作。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勸諫人民要心、言一致:「每一棵樹,憑它的果子就可認出來。人從荊棘上收不到無花果, 從茨藤上也剪不到葡萄。善人從自己心中的善庫發出善來, 惡人從惡庫中發出惡來,因為心裡充滿甚麼,口裡就說甚麼。」(路六44-45)
「葡萄」有多個品種,是葡萄科葡萄屬(Vitis spp.)攀援木質藤本或直立灌木,因此不算是樹。「葡萄樹」的說法可能是因為葡萄非常適合於地中海地區生長,枝條長得極其茂盛而木質化,形體像樹。用來釀酒的葡萄多為Vitis vinifera (wine grape),最適合栽種的地區介乎南北緯30度至50度之間,夏天降雨量低甚至乾燥,日照長,晚上空氣涼爽甚至微寒;香港位於北緯22' 08至22' 35,氣候較為潮濕,天然條件未算是葡萄合適生長地區。某些商業農莊使用溫室培植葡萄,但品種與聖經提及的應該不同。若想在聖經花園中加入這個重要的品種,可考慮溫室培植,或使用同為葡萄屬的本地品種,例如小果葡萄、野葡萄;但筆者未見過在園藝界中有使用相關品種,需要努力嘗試才知道效果了。
• 本專欄每月逢第一主日刊出
李向琳,現職園藝及樹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