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斟字酌】「陣」和「陳」秦 思
刊登日期
2013.12.20
「陣」和「陳」是兩個字,可是,這兩個字原本是同一個字。
說文解字只有「陳」字,沒有「陣」字︰「陳,宛丘,舜後媯滿之所封。从阜从木申聲。」意思是︰「陳,即宛丘,是舜帝後代『媯滿』的封地。字形从『阜』从『木』,『申』是聲旁。」宛丘即今天的淮陽縣,位於河南省周口市。
媯滿是舜帝的後人,他為周朝立下大功,因此周武王將長女嫁給他,封於陳,成為陳國的開國君主,子民以國名作為姓氏。後來,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逃到齊國,改姓田,他的子孫最後還奪取了齊國的政權。
不過,從「陳」或「陣」的字形去分析,「陣」可能是本字,而「陳」反而是後起字。
「陣」,左旁的「阜」解作土山或高地,右旁的「車」是戰車。从「阜」从「車」,含有戰車在高地集合之意,因此是會意字。這個字在金文寫作 ,字下面多了一個「土」字,更豐富了這個字在山間曠野的行軍字義。
可是,「陣」右旁的「車」,篆書字形跟「陳」右旁的「東」近似,因此常給誤寫或混淆。以致《說文解字》把它當作形聲字來分析,「从阜从車」變成「从阜从木申聲」。
「陣」和「陳」分了家後,「陣」保留了字的本義,而其他的字義,包括國名、姓氏名,以及引伸作動詞(如陳列)或形容詞(如陳舊)等字義,都寫作「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