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英文中學視藝作品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中學二月二十一及二十二日為應屆中六級視覺藝術科學生舉行畢業作品展,擴闊校園藝術氣氛之餘,同時讓外界分享視藝生的作品。
是次展出作品約五十件,出自該校視覺藝術科六名中六生的手筆,以不同的媒介例如繪畫、立體雕塑、版畫、燙印等來表達,內容包括社會時事、戰爭、瀕臨絕種動物、命運、自身等題材,呈現他們所關心的事情。
負責展覽的視覺藝術科教師胡燕珊二月二十一日指出,新高中學制於二OO九年開始後,該校本學年終於有首批香港中學文憑試視覺藝術科考生。是次展覽結集學生近三年的作品,期望能加強校園的藝術氛圍,同時展示學生的創作及藝術成就。
談及校內的視藝發展,胡燕珊指出,美術科教師會向初中生提供基礎美術技巧訓練,而修讀視覺藝術科的高中生則著重藝術評賞,以不同藝術家的作品引發學生創作和思維。
目前新高中學制下的視覺藝術科設有視覺藝術評賞,與過去會考及高考的美術科著重繪畫技巧截然不同;談到新學制會否阻礙學生發展時,胡燕珊認為,學生透過評賞及與同學互相切磋會有得著。
聖若瑟英文中學校長楊少雄說,在「六育」(德、智、體、群、美、靈)的教學目標中,視藝科與「美」相關,「學生在視覺藝術中展現對理想的追求。」他說,青年看到不同的社會問題,甚至一些黑暗面,從作品中顯示他們曾作深度反思,為教育而言是很重要的元素。
有份參展的中六生許弘禧自小三已喜歡繪畫,他說:「繪畫能反映內心思想,過程感覺寧靜和舒適,不需言語,已能把我的想法與人分享。」他解釋其中一幅展品以鉛筆素描《善與惡》,「畫作反映人到了危險關頭,會選擇保持個人的道德底線,還是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我想帶出任何選擇也要承擔後果。」
許弘禧自言個性害羞,視藝給予他抒發情感的機會,同時引發他人思考,這份滿足感令他十多年來一直堅持作畫。
王偉邦亦是由小學開始愛上繪畫,他的志願是成為一位漫畫家,他承認以前較為著重追求視覺藝術上的美,作品少會流露太多深層意思,「看畫是一種享受,視覺上的美才是最好的。」不過,經過今次與視藝科同學切磋後,他明白在創作上應作多方面嘗試。
另一參展學生陸庭曦喜歡作品以黑、白著色,尤其擅長以藝術反映社會,他在展覽中的介紹寫道:「黑與白就是真實⋯⋯沒有黑影你又怎會看得見光彩⋯⋯」他說,他的作品中有表達青年被父母誤解,導致雙方矛盾日深;亦有從中寄寓年輕人的處世態度、學業、個性等,他認為「以圖像去思考,個人的體會會更深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