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童群益會中六學生調查

刊登日期
2015.07.10

(本報訊)香港小童群益會六月二十四日發布一項調查,探討新一代青年的工作價值觀及擇業取向,組織建議應為青年提供全面多元的生涯規劃輔導,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

根據香港考試及評核局的資料指出,本年度將有六萬二千多名中六學生畢業,小童群益會去年十一月至本年二月向二千二百多名應屆中六學生進行「全港中六學生生涯規劃及擇業取向」研究,調查由小童群益會與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譚巧蓮博士進行。

是次受訪者來自十九間中學,調查內容包括了解新一代青年人的「職業選擇取向」、「工作價值觀」,以及「影響年青人生涯規劃及擇業取向的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逾八成四中六生計劃繼續升學,只有五點二個百分比的受訪者打算就業;九成受訪青年表示有為個人訂立職業目標,但仍有八成二人表示沒有信心作生涯職業選擇,至於沒信心作生涯職業決定的亦佔六成五。

受訪者首五項選擇的職業類型則為教育、設計及創意工業、護理相關專業、政府公務員、社工╲心理治療。七成六青年確定個人的學業取向,其比例高於佔五成六的確定個人就業取向。

至於新一代青年的工作價值觀方面,報告指出受訪者著重良好工作關係、工作的內在動力、認同及尊重、穩定,能發揮個人能力及興趣的工作。

調查報告指青年的整體學業表現、作出個人職業抉擇的信心,以及自我效能感,均與父母照顧模式相關,自我效能感愈高的青年,其父母屬照顧及鼓勵型;相反,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愈低,與父母對子女漠不關心或過份保護型有關。

報告建議家長應以鼓勵型的方式管教,鼓勵子女不斷探索和嘗試,培養自主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

另外,政府可加強社會服務行業的發展,包括加強教育、護理及社福等行業的發展,改善相關行業的人手比例,好使年輕人能學以致用。

報告提到全面的生涯輔導服務、連繫並拓展與商界及有關機構的合作、安排認識職場、工作試工及實習計劃、生涯師友計劃等,為學生日後選擇學業和事業作準備。(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