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夥同辦學團體

刊登日期
2014.05.30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舉辦「生命的領導:品德/生命教育與學校領導」專業發展系列,讓多個辦學團體交流相關經驗。五月九日的開幕典禮上,有參加者強調生命教育應配合領導方針、重視對話。

開幕典禮由教院校長張仁良教授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等主禮,逾三百位來自不同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及學者參與,當中包括多間天主教及其他宗教團體的學校。

主題演講上,台灣文藻外語大學校長林思伶教授探討生命教育工作的校園領導定位,她指「僕人領導」的思維有助領導者帶領同工及學生彼此建立關係和成長。

林思伶說,這所專長訓練語文的天主教大學不只培育語言學學問和領導才能,也致力促進青年的生命與人際關係成長。她強調僕人領導具備愛的幅度,能夠讓教育工作者傾聽內在、開放自己,有助對話以創造共識。她指出,學校是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體,應認清教育使命的本源,不應變成忙於舉辦活動的團體。

另一主題講者、教院副校長(學術)李子建教授則分享學校領導對於學校推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強調生命教育不是單一課程,而是以生命影響生命,可融入多個教學層面。

 

蘇肖好修女:

生命教育由下而上推行

隨後的「辦學團體與校長的品德/生命教育角色」論壇上,多個辦學團體的代表交流心得, 耶穌寶血女修前總會長蘇肖好修女說,他們在學校會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推動生命教育,即由教師層面開始醞釀構思,得廣泛認同後才向上推進,故此屬校步伐或各有不同。這位教育學者說,寶血會學校的生命教育鼓勵學生訂立人生目標,尋找生命意義,促進靈性發展。

聖公會西九龍教區陳謳明主教指生命教育培育倫理、誠信、責任感等的同時,亦不應忽略社會公義幅度,整個過程需要與堂區協作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參與。

上述專業發展系列執委會成員、寶血會培靈學校校長馮敏儀席間對本報說,生命教育應重視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才能幫助青年成長。她指不同辦學團體借助其專長推動生命教育,該系列的培訓活動可幫助教師成長。

另一方面,教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於五月十日至六月十四日的五個週末舉行多場專業發展活動及一場總結會,學者和教育工作者、校長、教育團隊及業界同工會分享其學校在品德/生命教育的實踐經驗。

上述活動按小學、學前教育機構、中學、特殊教育機構劃分組別進行討論,並定於六月十四日就教院為教育局承辦的「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二○一三至一四年度)舉行總結活動。

 

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由天主教香港教區、佛教聯合會、聖公會、嗇色園及道教香港青松觀捐款成立,其後亦獲孔教學院捐款。(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