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貞女子中學

刊登日期
2015.10.09

 (本報訊)寶血會屬校德貞女子中學新學年起全校推動生命教育,提升學生的生命教育素質。

學校於二O一五學年開展三年計劃,當中以「提升學生生命素質」為關注事項,並以生命教育配合計劃。新成立的「生命教育推廣組」團隊九月二十二日接受訪問,分享校內推動生命教育的經驗。

負責統籌的副校長黃義天指出,校方一直致力推動生命教育,現在以全校形式推動更能整合資源,他說團隊包括教師專業發展組主任、自評組主任,以及兩名教師負責統籌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生、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童等事宜。

小組會檢視各科組推動生命教育的情況;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教材及活動,並照顧SEN學生、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童在生命教育方面的學習。

該校剛於六月中與另一寶血會屬校到台灣了解當地推行「生命教育」的課程規劃和實施。有份隨團考察的黃義天指出,台灣的學校會以小組或特定科目推行生命教育,惟香港在課程規範下,難以將資源集中在非考試課程當中,故考慮由生命教育組作統籌,透過各科帶出生命教育。

關顧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生

德貞女子中學全校近一千名學生,當中二十二名為非華語學生、另外有三十多名新來港學生。校方近年為支援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童,開展不少活動,如去年的伙伴計劃,讓本地、新來港及南亞裔學生互相交流,認識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學習互相尊重和幫助。

生命教育組成員、負責非華語及新來港學童的教師翁幗瑞表示,這類學生多在外地成長,非華裔學生亦多信奉伊斯蘭教或錫克教,當向她們灌輸生命教育時,須顧及文化與宗教因素,並按需要提供課後支援。

另一成員、負責統籌SEN學生的教師陳楹楹表示,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容易缺乏自信,「學校以生命教育為方向,從不同的主題鼓勵學生多嘗試,有助建立自信」。過去她曾帶學生外出認識社區,亦趁暑假舉辦興趣班以增強她們對學校的歸屬感。

教師專業發展組主任溫小芳說:「學生日常所接觸的事,點點滴滴也是生命教育。」她說在台灣考察時,看到當地的生命教育課程及書籍種類完善;她期望藉著教師團隊的合作,能向學生灌輸愛與生命的意義。

播下生命 種出希望

另外,該校新設「生命教育室」,提供多種心靈書籍、台灣相關生命教育教材,課室內設置生命牆、祈禱樹等。生命教育助理凌家俊期望這地方給予學生舒適的環境作自我學習或舉行活動,提升她們的心靈素質。

該校將舉行一系列生命教育活動,包括邀請學生參與種植活動「播下生命、種出希望」,凌說,學生透過種植能觀察盆栽生長並作紀錄,從中明白生命的意義。

此外,生命教育推廣組與中國語文科、中國文學科合作,邀請初中至高中學生參與作文比賽,以「我給自己寫封信」為題;又為中一新生安排歷奇活動,讓她們經驗生命的意義;十月初會向全校教師講解生命教育主題;並於下學期在班主任課堂中進行生命教育德育課。

中五生梁焯鏵認為,生命教育難以從單一角度詮釋,須透過社會服務去體會;她四月到貴州交流時曾接觸山區小孩及聾啞人士,她在分享文中指出,看到山區學童的生活後令她懂得知足。

中五生譚穎詩說,教師不時會分享勵志故事,並邀請社會人士到校分享,而一名因意外導致殘疾的人的故事讓她感動,「我欣賞他勇敢面對自己的經歷,亦讓我明白人生定有起跌」。

在港出生的巴基斯坦籍、中六生蒙美娜(Mubina Jabeen)表示,學校尊重她信奉的宗教和文化,讓她可穿長褲、包頭巾等,她又曾在公民教育週獲邀與其他非華語學生展示其習俗和文化特色,帶出共融氣氛。另一中六生莊泳琪兩年前從深圳來港讀書,她原本因不諳廣東話而不敢說話,幸好校方提供適應課程及活動讓她很快適應。(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