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廣場】這份禮物叫做「我」
近年常聽到「以生命影響生命」這句話。說的人似乎假定當中的影響是正面的、積極的,但怎樣的生命才能對另一個生命產生我們想見到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我們又希望被影響的生命最後變成怎樣?在「以生命影響生命」的話裡,我們都肯定了一種沒有說出來的生命觀,人生觀。
有過一點經歷的成年人,很多都有一種對人生的看法,或者一種做人該如何如何的信念。即使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很多都認為生命是寶貴的,不應該隨便糟蹋,活著總是有意義的,人生總是有希望的。至於這些信念背後的理由,則有些人清楚,有些人不清楚,有些只是想當然,憑直覺,說不出甚麼理由。似乎生命在每個人身上早已肯定了自己,這肯定超越人理智的掌握,儘管只像是一種感覺,卻能在逆境中孕育強大的求生意志。很多在災難地區的報導,為生命的價值作了有力的見證。
跟很多人一樣,基督徒肯定生命的價值,但背後最終的理由是信仰的。這信仰的理由打開生命超越的一面,即生命並不完全由人的理智和經驗去理解,而人的理智和經驗亦沒法完全解釋生命。生命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活著,展現著,但我們對自己的生命卻沒有完全的知識和控制。同時,我們信這超越的一面是神聖的,美好的。首先,基督徒相信每個生命有個超越而神聖的來源,就是天主。表面上,我們都由父母所生,外貌都似爸爸、似媽媽,很多特徵都可追溯到爸媽身上。可是,我的氣息,我的活力,我的心靈,卻是來自天主。有兄弟姊妹的,亦沒法從父母處得到解釋,為甚麼那做哥哥的不遲些出世而做弟弟,為甚麼那做妹妹的不早些出世而做姊姊。所以,除了孝愛看得見的父母,基督徒更敬拜看不見的「天父」,視為生命最終的來源。
生命來自天主的信念,連繫著另一個生命體會:我們都不是按自己的決定而生於世上的,我們都是被決定生於此時此處的。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選擇的,因此,我們的膚色,樣貌、體形,以至語言和成長環境都不是我們決定的。這些因素對個人一生的遭遇有很大影響。「命定」的觀念就出現了,而隱藏在「命定」的觀念裡頭,又往往是無奈的歎息,不甘心的悲憤。面對這股負面情緒,基督徒堅持生命是天主給予我們的禮物,是祝福,不是詛咒。禮物由送禮的人決定,出於送禮的人的好意,禮物總是送禮的人眼中的好東西。將生命視作禮物,就是首先肯定生命是好東西。裡面的「好」須耐心發現,而世俗的意見和比較,是最大的障礙。在歎息生命不由自主之前,我們可曾虛心看清楚自己?天主創造的生命,個個不同,我們有沒有因為喜歡比較,只看到別人的祝福而看不到自己的祝福,或是重視別人有的而輕視自己所有的呢?關於每個人的將來,我們又知道幾多?
用世人的意見和標準評價來自天主的禮物是不恰當的。我可以在很多事情上犯錯,被人看成愚昧,失敗。但天主看我卻是另一種眼光:祂看的不是我的外表行為,而是我的核心。我由祂而來,祂比我更了解我。相信一個超越的天父看著自己,我可以有一種別於世人的自信和希望。天主給人的生命是一份活的禮物。每一個「我」,每一個「你」,都有無盡的可能性。在大家都看到的不能改變的事實之上,我仍可以在種種機會中,籌劃改變,更新我作為我的方式。疾病,意外,沒有人想發生,但基督徒相信:即使是疾病,意外,都可以成為天主給予我們祝福的機會。只要我開放心靈讓聖神引導,這個我仍有很多精采的可能性待我開發。正是在不斷擴展,不斷豐富的過程中,我欣賞這份叫做「我」的禮物。
相信生命是禮物,是好東西,才會對自己對別人有信心、有希望。對生命有信心有希望的人,才有動力在各種境遇中活出生命豐富的意義。以生命影響生命可有不同的方式,但參與的人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對生命的信念。
- 作者葉慶華神父為比利時魯汶大學哲學博士,現為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