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院舉辦論壇
刊登日期
2015.11.20
(本報訊)香港教育學院十一月六日在校園舉辦「在港難民兒童的教育:政策與實踐」論壇,與會者認為社會應支援難民兒童及其家庭。
論壇由教院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主辦,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協辦。出席者包括教師、非政府組織的代表、難民兒童的家長和學者等。
教院副校長(學術)李子建教授致歡迎辭時指出,教育能改變社會和個人,包括難民的前途,他說:「在香港以至其他地方尋求庇護人士,一直力求自力更生;教育最能裝備他們發展需要的技能和知識。」
政府當協助提供教育
論壇上,講者分享目前在港為難民兒童提供的服務。論壇概括了香港難民數目雖然遠低於全球數字,難民兒童對社會以及政府仍然是一個挑戰。國際協議規定各地政府需為難民兒童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但難民兒童家庭普遍會因為學費及上學所需的其他費用而變成校園止步。
教育局新來港兒童支援小組盧天愛介紹政府現行為難民兒童提供的支援和服務;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Rizwan Ullah博士,則分享教導難民兒童的經驗。另外,香港難民聯會的Adella Namagembe分享難民家庭過去如何為子女尋求教育機會時遇到的情況。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岑俊達博士過去一直研究在港難民及尋求庇護人士,他就目前的政策發表意見;教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伍鳳嫦博士分析目前的政策,以及難民兒童和家庭在香港面對的困境,她本身亦是香港尋求庇護者及難民協會的義工。
教院課程改革講座教授及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系主任鮑勃教授在總結論壇時指出,香港應履行社會責任,關懷難民和尋求庇護人士,及向他們伸出援手。(教)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