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調查學生行為問題

刊登日期
2014.06.27

(本報訊)教育學院一項調查發現,約八成受訪學校關注學生沉迷智能手機問題,並認為學生的自理能力較弱,調查指這反映出學生的品德問題隨著社會發展而改變。

這次調查由教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進行,六月十四日發布。結果顯示,中學教師最關注學生沉迷智能手機、自理能力低、無心上課等問題;小學教師方面,依次關注為學生的自理能力低、無法控制情緒及沉迷智能手機問題。

另外,在校內推行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方面,五成三受訪者認為時間不足,其次為課程規劃難度、評估成效困難、人力資源不足及缺乏合適教材等問題。

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王秉豪博士指出,當代社會對青少年品德發展充滿挑戰,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可協助業界回應當中挑戰。

調查成員曾家洛說,問卷結果顯示學校管理層眼中「沉迷智能手機」、「自理能力低」、「說謊」、「無法控制情緒」問題嚴重,進一步反映學校需要加強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工作,以發展學生自理能力與責任感,避免出現「港孩現象」。

另一調查成員江浩民補充,近年社會環境急劇變遷,對學生成長挑戰愈加複雜嚴峻。他認為學校需要考慮以整體規劃方式,從課程、訓輔、家教、班級經營等角度入手,應對學生的成長挑戰。調查成員鄭德禮則建議政府可完善教育政策,學校可考慮與院校、家長及社工等合作回應學生的需要。

是次調查於本年三月至四月期間進行,成功收回三百四十三份有效問卷,以了解全港中小學對於學生品德╱倫理問題的看法,以及了解教育工作者在推行品德、倫理及生命教育的需要。

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六月十四日在「協助小學規劃生命教育計劃」的總結分享會上發布調查結果。

教育學院於二○○六年獲天主教香港教區等五個辦學宗教團體支持,成立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及至○八年中心亦獲孔教學院捐款供發展之用。(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