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研究中心為公教學校

刊登日期
2016.02.26

(本報訊)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於本學年為天主教小學教師提供「天主教社會倫理」專題師資培訓,幫助教師認識教會社會訓導並應用於教學,特別是公民教育中的國情主題。

協助推動該培訓課程的教區小學校監李煜鴻最近對本報說, 他們幫助教師從教會倫理和社會訓導推動道德及公民教育,讓學生以批判角度思考普世價值,分析國情,從中培養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上述課程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協調,天主教研究中心負責師資培訓課程及教材,幫助教師認識天主教倫理與社會訓導,並以此分析國情議題。

中心從去年十月至本年五月提供合共十三節的課堂,約六十間教區及修會小學的校長、副校長,以及宗教科、成長課、德育課等科目的主任參與;並由多位神父及公教學者擔任導師,教授人性尊嚴、經濟正義、生態環保等課題。

課程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探討天主教的世界觀、社會倫理的核心思想及價值;第二部份為課程設計和教與學的取向,以天主教思想分析公民與國情的教育方法,闡釋國家和民族的概念; 第三部份由天主教研究中心提供教案和教材,讓學員在學校試教。學員試教後須在小組導修課中作跨校交流。預計稍後全面推出教材,開放予全港天主教小學使用。

李煜鴻說, 該課程推出前先揀選六間天主教小學參與先導計劃,由校長、課程主任及前線教師參與,共同討論教材及在校內試教,由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及天主教研究中心代表參與觀課、評課、研究及修訂後,才推出課程。

身兼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優化法團校董會管理計劃」顧問的李煜鴻,在觀課時發現普遍天主教小學少以特定課堂教授道德及公民教育課程,多以滲透式在各小組活動或早會等給予培育。

他指教師接受培訓後,可按其校本需要於早會、課堂, 或相關成長課等提供落實教會社會倫理課程。

天主教研究中心研究員阮美賢博士上月對本報說,該課程讓教師裝備不同技巧,以深入淺出帶出社會訓導原則,讓學生從公教價值看待社會議題。她說: 「近年香港社會轉變大,這一代兒童亦易於透過互聯網取得不同資訊,需要幫助他們從小建立價值觀,以面對社會問題。」

導師阮美賢說,該課程已完成授課並進入導修階段,教學中可融入倫理科或成長科等,借助講授、故事及遊戲方式,例如從平日互相幫助、災難的同理心,帶出信仰的團結互補原則。(高╱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