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社會大規模示威
(本報訊)近日社會出現大規模示威,九月二十六日中學生罷課,藉以向政府表達對政改、普選的訴求。受訪的天主教學校校長指出,目前的社會狀況令學生多關注公民身份的問題,校方可引導學生就此作全面及多角度思考,反思社會制度的問題。
罷課後的佔領行動中,學生於金鐘夏慤道設置「遮打自修室」,讓留守學生放學後到這裡溫習。中六楊同學平均每週三天於課後到這裡,她十月二十四日向本報說,人人都應盡公民責任關心政治,爭取應有的公民權利,她認為:「若此時還不爭取(政改),以後便沒有機會。」
楊同學表示,過去不關心政治,但近日的社會事情,喚醒她對公民身份的覺醒,更去搜集政府過去的施政報告,或不同政黨等資料,以了解香港的政制狀況。
她說,留在佔領地方有時也感矛盾,「明知這是違法,影響他人,但仍然留守,是因為市民一直爭取民主公平的選舉,但政府完全沒有確切回應。」她希望身體力行,令政府聆聽市民爭取真普選的訴求。
潔心林炳炎中學校長劉瑤紅十月十五日接受電話訪問時對本報說,今次的佔領事件令學生覺醒公民身份,特別是九月二十八日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示威者,不少學生目睹相關電視畫面而情緒激動,有學生主動要求以罷課譴責暴力,校方會為學生舉行相關公民教育活動及祈禱會等,與學生探討民主精神和香港政制發展等議題。
劉瑤紅說,學校應持開放態度對待事件,藉此機會培育學生作多角度思考,持平地接納不同意見,「青少年要先了解其公民身份的意義,長大後會更懂得珍惜手中的選票,並作出理性的選擇。」她指過去學生會投票時,學生少意識到選票能改變將來,現在他們會主動了解民主、社會制度、公民抗命等課題。
另一教區中學、余振強紀念中學校長劉政江同日說,學生看到連串示威衝突,情緒或會受到困擾,校方會為學生舉行祈禱會,帶出和平信息,同時提醒他們以批判及多角度思考今次的社會事件,並須謹記不論以任何方式履行公民身份,都應以非暴力及和平方式為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