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貞德中學自製牧童笛
(本報訊)聖貞德中學推出「STEAM跨學科教育」,讓學生在常規課程融入科技與創作元素,包括設計及製作牧童笛和四軸航拍機等,激發學生想像力。
聖貞德中學剛於上學年在中二級完成跨科協作,在視覺藝術科和音樂科製作牧童笛,作為「STEAM跨學科教育」(STEAM為綜合科學、科技、工程、美術及數學的英文縮寫)試點。學校本學年正式成立「STEAM教育」小組,在中一至中三級五個學科(綜合科學、數學、電腦、音樂、視覺藝術)開展跨科協作。
新設「STEAM教育」小組
九月十三日該校師生接受本報訪問,「STEAM教育」小組的藝術統籌教師鄭加略說,學生以科學探究角度製作牧童笛,包括學習用3D軟件設計笛頭的吹嘴,以膠燈喉作笛身,再以數學計算音孔位置,使用鑽床在笛身鑽孔,並借助立體打印機印製吹嘴及美化牧童笛,製成後試吹及調音,並於音樂課中吹奏樂曲。
鄭加略說:「學生製作獨一無二的牧童笛,更可用於音樂課堂及考試上,能提升他們學習牧童笛的動力。」他期望在校內營造「創客空間」(Maker Space),把學生的創新意念實踐,培育成為「創客」(又譯自造者)。
跨科協作亦包括其他機械項目,例如中一級學習mBot機械人編程訓練;中二級在電腦科製作風力小車、電腦科與音樂科協作教授跳舞機械人;中三級配合數學及電腦科學習全息投影技術及原理,製作四軸航拍機等。
負責統籌「STEAM教育」小組的理科統籌教師馮德全說,小組促進跨科教學傳授知識,同時讓學生應用舊有知識,例如中三結合綜合科學、電腦和視藝科以教授四軸航拍機的課程,其中航拍機飛行的原理,便取自中二綜合科學科所教授的用力和反作用力(Action-reaction)。
推動跨學科學習
談到製作牧童笛的經驗,中三學生葉俊希說,要準確計算音孔位置並不容易,他首支牧童笛的音孔角度因有誤差而無法吹奏,須重造。他說,自製牧童笛的音色與坊間購買的有別,他先後吹奏兩枝不同音色牧童笛,錄音後再於電腦合成,如合奏般有趣。
另一中三生吳梓睿說,他因立體打印機印製笛嘴時突然停頓而未能完成作品,第二次製作才成功,此學習模式鼓勵他設計牧童笛,並更珍惜自己的樂器,「過程中學會立體打印技術、電腦等知識的科技應用」。
校長鄭惠兒說,STEAM教育能提升學生的解難等能力,發展學術以外的潛能。她觀課時留意到學生的成功感促使他們投入學習, 「學生樂於回答老師提問,更主動幫忙鑽孔, 享受樂趣並學會當中知識,部分學生或從中發掘這方面的潛能」。她指STEAM亦有助學生把知識融匯貫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