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祿中學學生
(本報訊)聖保祿中學的學生參加「聯校科學展」,展出她們的作品——可保暖及與外界聯繫的多功能外套,此發明品主要給予露宿者穿著,藉此喚起社會關心無家者需要,並期望推動政府透過政策去支援無家者。
研發團隊成員包括四位中五學生張書慧、劉詠欣、談婷婷和黎子悠,她們九月二十一日向本報介紹其作品「街友神器」(Coaket), 該設計集合保暖、求救、與社區人士溝通等功能,她們有見露宿者晚間在街上缺乏照明, 故此加裝燈源;而蜂鳴器的聲響及錄音器的自我介紹,是要讓露宿者感不適或遇到意外求救時吸引途人注意,避免延誤治療。
「街友神器」是一件安裝了電路系統裝置的外套,設有發熱器及散熱風扇,袖口設置USB插頭可加上LED燈等裝置、內置蜂鳴器、手搖發電器、錄音器、提示燈、外套內的魔術貼可加上布料作被子使用。電路總電流在五伏特內,並加裝保險絲確保安全。
這件發明品於八月十九至二十五日假中央圖書館舉行的「聯校科學展覽」中展出。該展覽以「連繫」為題,今屆共二十一間中學參展。
談婷婷說,是次創作靈感來自冬天時有露宿者凍死街頭的新聞報導,故此她們希望藉著發明多功能外套去幫助他們取暖,同時讓大眾關注弱勢社群的基本生活需要。
這件外套的「心情表達燈」亦具備一項促進溝通的特別功能。談婷婷說,使用者可揀選綠色或紅色的表達燈以顯示心情:綠燈代表現時露宿者空閒和心情愉快; 紅燈則顯示他們不欲他人騷擾。她說: 「露宿者習慣獨處,見到途人或會避開,難與人接觸,心情表達燈是要鼓勵途人見到露宿者時可以停下來,留意他們的想法, 或上前表達關懷。」
輔助該團隊的物理科教師何偉民指出,學生由設計、籌備、製作,以及展示也都一手包辦,她們由中四開始參與研究,但由於對物理的知識有限,故此學校「為學生提供基本的物理知識,以啟發她們自行搜集資料,例如會教授中五科的線路和發電方式等課題,引起學習動機」。
團隊在製作初期與香港大學物理系的教授面談,成員劉詠欣說, 教授給予切實的意見,例如提出衣物成本問題、露宿者能否負擔等, 這有助她們從產品實用及可行性方面作改進。
另一成員黎子悠指出,她曾對露宿者有負面印象,但研發時了解多了露宿者的生活狀況,從而對他們改觀;研發過程中又學到不同的科學原理,她為能應用所學感到滿足。
成員張書慧說,上述科學展讓她嘗試融合創意與科學知識,並明白從用家角度去創作的重要。她的志願是從事生物醫學科技的發展,期望日後能以科學幫助更多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