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國民身份認同調查

刊登日期
2017.01.27

( 本報訊) 香港政策研究所新近公布一項有關學生對國民身份認同的調查,發現絕大部份學生認同香港身份,惟三成六受訪者不認同自己屬中國身份;逾三成不同意「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調查員指政府應加強青年工作。

調查員於去年五至七月透過問卷訪問來自二十間中學共二千零八位中五學生,了解他們對香港以至整個中國的認同感,並於剛過去的十二月四日公布結果。

該研究所行政總裁馮可強認為,逾三成受訪者不同意「一國兩制」及《基本法》能保障香港未來發展,情況值得關注,而學生未能把對中國文化的欣賞及國情認知化成動力,政府應加強青年工作。

對於部份學生對國民身份存有危機,研究員馮智政認為要從教育著手,而非單依靠警方執法,行政措施阻嚇不同的政治活動。

調查員了解受訪學生對香港與中國的身份認同,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發現絕大部分受訪者同意公民責任的敍述,而最多學生傾向同意「我願意為香港出一分力」(九成一)。

然而,四成學生未能由認同香港身份延伸去認同中國身份,而是次研究用了七項因素去了解受訪學生對中國的關懷與認同程度,惟不足六成學生同意其中五項或以上, 其中最多學生傾向同意「中國應該為其他地區作出貢獻,並負上責任」(八成九)。

調查同時發現, 香港身份與中國身份並無矛盾,愈認同香港身份,就愈認同中國身份:較認同中國身份的學生,有絕大部份認同香港身份(九成五);反之,較認同香港身份的學生,只有六成四較認同中國身份。

對於有國民身份危機表徵的學生,調查指他們大部份沒有參與過有關政治的活動,當中近七成從來沒有參與平反六四集會或內地賑災活動、關心選舉事務、以遊行或更激進的方式向政府表達自己意見等政治活動,另有超過三成學生表示從來沒有返內地交流。(公)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