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宗教教育學者分享 全校推廣社會訓導經驗
(本報訊)天主教教育事務處舉辦宗教教育講座,來自澳洲的宗教教育學者主講時鼓勵學校領導層有系統地在校內推行公教教育核心價值,並落實到全校各科,以培育學生全人發展。
教育事務處三月十六日在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舉辦「學校領導如何落實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研討會,主要談及澳洲天主教學校如何推行教會的社會訓導。二百八十位來自教區、修會及明愛中、小學和幼稚園的校監、校董、校長,以及中層人員等出席。
席間,澳洲天主教大學宗教教育系教授高修女(Peta Goldburg) 以澳洲的天主教學校為例,指出不少公教學校由小學開始已全校推動社會訓導, 透過訓導中的六項範疇:人性尊嚴、大眾福祉、以貧為先、輔助原則及參與、關顧受造物,以及全球團結,分別作為每年級的學習方向。例如小一探討受造物、小二學習大眾福祉,當升上中學時重新再把六個主題重溫學習, 「好讓學生由小學至中學階段也能持續認識社會訓導」。
高修女分享說,曾有小學生論及種族議題時提出維護人性尊嚴的重要,可見透過恆常的宗教價值培育有助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社會訓導的意義。
師資方面, 她認為任教宗教科教師應具備相關資歷認可。她建議學校領導全面為教師提供社會訓導的專業培訓,各科以小組形式培育,以便更具體地把訓導內容應用於教學;或從「公義」的議題作培育的起步點,有助為非信徒教師易於掌握教會社會訓導內容。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宗教科科主任李玉瓊說,該校在各學科推展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並鼓勵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實踐愛德,但由於學生普遍為非信徒,因應其家庭教育的差異,課堂上談論真理、公義等課題時並不容易。
聖芳濟各書院通識科教師魏海燕對本報說,通識科好些議題能帶出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教區亦有相關指引作參考,例如在公共衛生單元談論安樂死,非教友的她亦會引導學生反思生命與家庭價值觀。
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劉超然會上指出,現時在港津貼學校成立的法團校董會,四成校董由校友、獨立人士和屬校教師家長選出,面對不少校董為非信徒,教會關注到校內傳承公教教會核心價值面對的挑戰。他期望是次講座能讓與會者聽取澳洲天主教學校的教育經驗,本地教育同工繼而探索在港推動核心價值的理念與方向。上述講座以外,修女亦有主持三月十五日有關宗教教育的門路和教育法的講座,及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三月十七至十八日題為「融入天主教社會訓導的學校課程」的學術研討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