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華仁書院創校百周年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 回饋社會

刊登日期
2020.06.26

香港華仁書院和九龍華仁書院於本年分別慶祝一百周年及九十五周年校慶,兩校舉辦連串校慶活動,分享耶穌會的辦學理念,他們亦將於七月廿日假堅道主教座堂舉行校慶彌撒。本訪問於疫情停課前進行——編者

 

(本報訊)本年慶祝創校一百周年的香港華仁書院,致力於培育學生在學術、信仰、品德及課外活動中取得均衡發展,讓學生主動學習去培養材能,藉此回饋社會。

近年香港華仁書院推動STEAM 教育,結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引領學生作跨學科學習,透過研究工作培養不同學科的知識和解難能力,並藉此開拓學習範疇,主動追求新知識。

該校校長陳偉倫於疫情前對本報說,STEAM「並不只是關於編程」,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反思「如何運用科技」。

兼顧科技人文美學培育

陳偉倫指「科技是中性的」,若人不謹慎使用,可帶來災難;若使用得當則造福社會。因此,他指在每個研究與創作過程中, 學校著重讓學生反思,除了注意設計為人帶來的好處,亦要思考其對人類會否構成負面影響。

他指該校重視STEAM 裡的「A」(Arts), 即重視美學與人文幅度,回應人生活及其靈性的需要,著重美術與科技的結合。

為此,學生於研究時會以「解決每天生活面對的問題」為主題,構思「如何幫助社會上被遺忘的一群」,例如是長者、貧困人士、少數族裔等,善用材能去幫助弱勢社群。

比賽中學習克服挑戰 上網學習書本外知識

推動校內STEAM 發展的教師李冠勁對本報說,學生要自定STEAM 研究題目,並於研究和執行計劃後,反思改善,以及向其他同學和老師匯報,從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好能有系統地進行批判性思考。

本身任教電腦科的李冠勁舉例說,早前學生參加了一項校外Lego 比賽,當中要運用編程,控制Lego 車跟隨指令移動。他說在研究的過程中,學生觀察後會再作出修改,假使失敗,仍是學生寶貴的經驗;學生在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從而提升學習動機,主動上網學習課堂以外的知識。

製作校慶紀念品 融合美學與科技

為了校慶一百周年,中二生徐澤翰與同學合作運用STEAM設計技術製作紀念象棋,由同學負責美術設計,而他負責製作實物。他指除了運用課堂知識外,亦要在網上觀看教學影片及文章汲取技巧。

徐澤翰說, 書本大多只講解平面設計, 如今製作立體象棋, 因此要作出許多新嘗試,「學習變通,尋找書本所沒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也兼顧作品美感」。

學生著重學術與課外發展的同時,也互相培養「手足情」,彼此關顧,這亦成為華仁書院的文化。

透過課外活動合作 培養手足情扶腋後進

中六生龍洛經常代表學校參加香港及外地的物理、數學競賽,並屢獲獎項,他指比賽時獲師生支持,尤其讓他感受到學校的手足情。龍洛鑽研物理及數學知識,也經常操練大學程度的物理及數學題目;而在中四及中五時,他協助同學及師弟預備比賽,傳授中學以上程度的知識,希望從中與師弟分享競賽經驗去應付物理競賽。

應屆文憑試考生龍洛希望入大學修讀自然科學,已報考外國大學的他說,已畢業的師兄協助他報讀學校,有些並資助他報讀面試班。

善用意識省察 學習三思後行

香港華仁書院跟學生分享耶穌會的靈修精神,這包括聖依納爵神操,帶領學生進行意識省察。龍洛說在自省時間中,他經常反思: 「我做了甚麼」、「當中有甚麼未完善或錯誤」、「我可以怎樣改進」,他說,從反思再想改善方法的自省時間,學習「三思而後行」。

該校神師、耶穌會徐立人神父希望藉依納爵靈修,讓學生反省生命,並看天主的指引及感謝祂的安排。

徐神父說,學校的德育及宗教培育亦著重生活體驗,讓學生透過參加活動去與弱小者同行,例如讓學生走到深水埗向弱小者派飯;同時走出香港,與九龍華仁書院的學生到柬埔寨的貧困村落當義工。(吳)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