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奧秘

期數
3514
刊登日期
2011.06.26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6 月 26 日

幼時家住農村,鎮日與鄰家的孩子們漫山跑,在家靜坐溫習功課的時間極少,讀書的成績自然乏善足陳。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母親對我說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忤逆的兒子墮進了惡人的圈套,需要偷媽媽的心以作贖價⋯⋯逆子偷割時,慌張中割破了手,跌跌踫踫的幾乎摔倒,他懷中那顆微弱跳動著的心對他說:『孩子,別急,小心走路;我會堅持著跳動,好讓您把我交到他們的手中、把您的自由贖回來⋯⋯。』」很難說從沒有上心記著,可是年來月來繼續收到各種命令與最後通牒,始終是唯唯諾諾,好像並不太介意前前後後所接受過的懲處,痛了以後很快又回復到從前的模樣,轉眼一切又成往事。

亞巴郎祭獻依撒格的故事(創廿二1—14),每次聽來、讀來真教人膽顫心驚、不寒而慄:天主為甚麼要「創作」這一件事故?為父的怎能如此捨得?為子的又怎能那般柔順?說到最後,原來一切都是為了祂那些忤逆而且心硬的子女。「亞巴郎祭獻依撒格」是一場妥善策劃的預告:天父愛我們的確愛到不惜犧牲自己獨生愛子的境界,而祂的愛子竟然也同樣地願意為我們從容就義,甚至交付自己的體血,為使我們得到祂的生命。

今日第一篇讀經,《申命紀》中梅瑟對人民所說的話,像極了父母對頑劣孩子嘔心瀝血的教誨:上主所行的各項奇跡,最大的其實是祂浩瀚無涯的愛、不離不棄的忍耐。頑劣的孩子始終沒有牢記,把一切視作理所當然,直到曠野中的「瑪納」成了「擘開的餅」,堅硬磐石流出的「活泉」成了「祝福之杯」,仍然有人冥頑不靈,因為他們渴求的只是今世的得著:「你行甚麼神跡給我們看,好叫我們信服你呢?」(若六30)正如天降甘霖,全因天賜;磐石流泉,亦非人的努力。人是否接受天恩並不構成主的滿全或虧欠,要求看到神跡,倒使信仰成了一項交易和買賣。

交易使人計較,買賣容易錯誤引導人只看到表面而忘卻了深層次的價值,這是自古皆然的現象,於今尤烈。數碼電腦的世代,不再重視書寫、人與人之間的關顧:有話快說、無事勿擾,更不需要記憶,追求的是傳通得廣而快速:接受得快,刪除記憶也快,沒有永恆、只有現刻。甚麼使人得力、懷希望,能面對世界的沖擊與考驗?我們今天似乎比從前任何一個世代都更需要受這聖事慶典的更新和滋養。

聖體聖事卻是一件揭示永恆的愛的奧秘。主既是愛的主體,祂也是愛的言語;祂使我們能愛、能被愛、也能參與永恆愛的交談。正如《雅歌》所詠讚:「愛情猶如死亡,妒愛頑如陰府,這火焰是上主的火焰,洪流不能熄滅愛情,江河不能沖走它。」自我犧牲的麥粒、被踐踏而傾流熱血的葡萄,包藏著主的生命奇跡,在給予及被接受之間,使領受的人更新、成長,也能相互給予和接受,進而成了奇跡的一部份。《若望》今天記載耶穌的指令:「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生活的食糧;誰吃了這食糧,必要生活,直到永遠⋯⋯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愛的確比死亡更強猛。

這裡構成了一個要命的新難題,需要我們坦誠地撫心回答:我們吃喝甚麼,甚麼就進入了我們的生命,成了我們的身體。我們吃了主所賜的、祂的體血,祂是否真的進入了我們的生命?我們的思想、生活、言行有多少肖似祂?換言之,我們是怎樣領受的?領受了又如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