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遇基督
四月底起一連數個星期,Thor/Donar《雷神》那齣電影在香港多間劇院演出。這位雷神托爾神通廣大,他在歐洲教會的傳教史上曾一度是基督強勁的對手,但即使在今天,他的陰魂仍若隱若現。
然則這位雷神是何方神聖?他是北歐日耳曼民族古代宗教神話中「眾神之父」戈登 (Odin/Wodan)和女神菲力雅(Frigga/Frija)的長子。(上面三位神各有兩個名稱,原來它們分別是北日耳曼人和南日耳曼人用的稱呼。)他主管雷電,力大無比;他是天界和世界的守護者,是下界妖魔、巨人、怪獸的鎮壓者;他使大地豐收,使人類生息繁殖;他個性忠耿剛直,大豪放;在諸神中,他是最受日耳曼人敬重的。維京人認他們是「托爾的傳人」。
在電影中,雷神托爾正當預備登基繼位時,卻因一時魯莽自大引發了一場戰爭,被父王戈登貶落到人間,廢去他的武功,收回他的鐵錐,使他與凡人一樣。在世上,他要學習同情、忍耐與謙卑等美德,然後才能重返天界。王位是為他保留下來的,鐵錘也是非他莫屬:鐵錘上面刻著「誰配得起拿此錘者,將有托爾的神力」。經過多番轉折的情節後,托爾終於學會了他當王者的功課,並且通過了父王給他的考驗:當他眼見「殲滅者」(戈登最犀利的武器)來到要消滅他的同事及人類時,就隻身前去求情,請「殲滅者」寧可殺死他而饒他們一命。結果,他負了重傷……。
在閱讀上面的述時,讀者豈不會依稀聽到新約聖經希五7-9, 斐6-10, 默1-12, 瑪十一29的迴響嗎?不過這種「相似」並不是偶然的。原來我們今日有的最早有關日耳曼人宗教的文字記載是十二世紀冰島Edda的神話集;那時,大部份日耳曼人早已皈依了基督,教士們對他們原有的神話或多或少曾加以改編、修輯;托爾的事跡是其中一個例子。
日耳曼人的宗教是一個相當有組織的宗教:有教義(神話)、有經文、有祭司、有祭禮、有節日、有詩歌……。此外,他們的宗教有與一般人類原始宗教都有的特色,即巫術與占卜。前者有像今日亞洲北部烏拉爾.阿爾泰山地區人、美洲某些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信奉的Shamanism;後者則與我國人的求籤問卦極為相似:為了預知吉凶,日耳曼人用龍尼(Rune)字母在一些木片上刻上卜文,再將這些木片(籤)拋出看其結果。
許多人以為基督的教會傳到了羅馬,最初幾個世紀固然受到了一些迫害,但到了君士但丁大帝之後就一帆風順,直捲歐洲。事實並非這麼簡單,原來自公元五世紀西羅馬崩潰後,歐洲一片混亂,北歐的日耳曼人乘虛而入,成了歐洲的霸主。他們是崇拜自然的異教徒,文化低下,強蠻粗暴。面對這群新興的主人,教會要得從頭開始做她教化、感化和歸化的工作。(待續)
‧「雷神與基督」上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