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輸血危機

期數
3524
刊登日期
2011.09.02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1 年 09 月 04 日

八月十九日的報章港聞頭條,報道了一宗不幸發生在醫管局轄下明愛醫院的輸錯血意外,懷疑化驗室職員在配血時沒有按程序核對,調轉了兩名病人的血型,導致一名B型血的病人,誤輸入了兩包A型血,事後出現嚴重的輸錯血反應而被揭發,懷疑事件涉及人為錯誤。醫管局高度關注這次輸錯血事件,成立了專家小組進行調查。

說起輸血,相信每位醫生都曾有深刻的經驗,即使我多年來在精神科已不用替病人配血和輸血,但仍記得當年當實習醫生時替病人輸血的整個過程。那年上班的第一天,上司已多番叮囑我和其他新來的醫生,告訴我們其中一件事情絕對不能出錯,否則有機會導致病人死亡,那就是替病人輸血。

假如病人有嚴重的貧血,即血紅素過低,便有需要接受輸血。實習醫生會先核對病人的身份,然後替病人抽血,再把血液樣本標籤,在從前醫療系統還未完全電腦化的年代,醫生要親自填寫一些實驗室表格,然後將血液樣本和化驗表格入袋封口,再由其他職員送到實驗室去,檢驗血型和配備合適的血包。

醫生負責的抽血過程,表面上跟一般抽血檢驗其他的項目,沒有甚分別。事實上,醫生在普通的抽血中,會非常小心;而在配血的事情上,更會萬二分留神。無論看來是怎容易的事情,也一定有機會出錯。那時,我學會了一些避免出現人為錯誤的方法:從開始抽血至樣本入袋,一定要全神貫注,絕不能離開現場做其他的事情,也不應假手於人;要重複核對病人的身份、樣本上的名字和表格上的資料;確定樣本被安全封好。醫生有點像患上強迫症似的,緊張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核對資料,以防出錯,所以我是不喜歡這個繁鎖的程序。

後來到了兒科的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工作,那些嬰兒都有很多複雜的問題,有些更需要輸血,這個準備程序更加繁複。除了有難度地抽取嬰兒的血液外,也要抽取媽媽的血樣本,比以上的程序更複雜,用上的時間更長,出錯的機會也會增加。

上班的第一天,我已知道假如一不小心,導致輸錯血事件,便會有一個重大的紀錄,以後也很難繼續在公立醫院工作。所以,我慶幸自己從沒做錯。但是,試問人誰無過?公立醫院每天的工作繁重,有些部門已到了不能負荷的臨界點,要處理所有的事情而沒有絲毫錯誤,已經非常不簡單了。然而,因為工作是有關人的性命,醫療人員必須要事事正確,不容有錯。不幸地,當醫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後,實驗室那邊也有機會發生其他的錯誤。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