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中學生開學感壓力
(本報訊)有關注青少年發展的機構發現,三成中學生開學前出現壓力;新高中學制下的首個公開試在即,有社工建議學校忙於為考生應付公開試之餘,亦須兼顧學生的情緒。
青年協會「關心一線27778899」在八月訪問了一千三百多名中學生,結果發現,近三成學生的開學壓力指數達到七至十的偏高水平(以壓力指數十為最高壓力)。
對於開學的壓力,明愛社工范麗媚說,家長須留意子女在開學後首兩個月的情緒反應,她稱,有學生在上學後出現肚痛、頭痛、腸胃不適或發燒等情?,這或與情緒壓力有關,「學生遇有壓力難以用言語表達,病徵正正是壓力的警號。」
范麗媚八月三十一日對本報指出,若子女服藥後兩至三天也未見好轉,便應嘗試關心他們的情緒,以及聯絡校方多加留意。
本身是駐校社工的范麗媚提醒家長,中一生面對新環境,難免會感到緊張,家長應關注子女對新環境的適應力,以便作出支援。
她亦提到,本屆中六生面對第一屆新高中公開試,除了努力備試外,更要準備升學出路,「可是相關學院的收生標準仍未齊備,學生在各方壓力下自然會緊張。」建議家長多陪伴子女,了解他們的問題,學生要留意個人情緒,學校亦須在教學上取得平衡。
青年協會的調查顯示,首三項壓力來源為:逾七成學生憂慮不能應付太深的課程、四成害怕面對公開試、三成五則不習慣新校園的環境。
至於解決壓力及憂慮的方法,逾四成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近四成表示會投入自己喜愛的活動,以及逾三成會主動認識新朋友。
青協督導主任余艷芳指出,本學年正值新舊學制交替,社會大眾對新高中課程的內容及要求引發不少討論,學校對此甚為重視,普遍安排中六學生在暑假進行補課,學生在暑假期間已經開始擔心個人能否達到課程要求。
余艷芳建議家長須留意子女的情緒狀況,以行動表達關心和鼓勵,避免將子女的成績與別人比較。(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