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少些是好
每個人的風格和品味都是不盡相同,各有所好,各有所求。有人喜歡花巧精緻設計的東西,有些不太喜歡,堅持簡單就是美。一九四七年,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 1886-1969)的名言「Less is more」,簡單解釋就是:「小就是美;簡約就是豐富。」密斯放棄了那些著重裝飾花紋傳統建築風格,採用了新建築觀念,以功能為主,提倡簡約,廢除過去古典復興樣式建築,認為這過於賣弄華麗。
現在香港居住環境狹窄,地方細小,家居雜物又亂又多,所以在家室布置上要絞盡腦汁,實行「Less is more」的原則,盡可能將雜物摺合收藏起來,運用偷取空間的方法,令居所更寬敞。以前,人們生活普遍貧困,為了讓窮苦大眾在生活舒適上得到改善及享受,家居必需品要以實惠為主,因而採用簡單而具備美感的設計,簡約風就這樣流行,這是極簡主義的雛形。原來極簡主義源於紐約一個藝術活動,強調直線、幾何、對比、抽象的、幾何的等形式繪畫和雕刻。回歸原本,降低藝術家自身的情感表現,而朝向單純、理性、邏輯的發展。
偏重理性而又簡化的藝術風格,俄國畫家馬列維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 1879-1935)以一幅白底黑方塊圖的抽象繪畫作品《白底上的黑色方塊》(Black Square)(見圖一),以大大的幾何圖形捕捉觀賞者注意力和思考。馬列維奇是絕對主義(Suprematism)創始人,強調單純與抽象的幾何造形,創造非感情的畫面。絕對主義對現代的繪畫、商業設計、建築設計上有很大影響。另一幅馬列維奇作品《絕對主義的創作》(Suprematist Composition)(見圖二),以不同大大小小的矩形有節奏地建構,一個藍方塊後叠著一條紅秤杆這個組合,像「煞有介事」強調與其他矩形有著親密關係。別輕看這「親密關係」,卻吸引了一位匿名買家在二○○八年蘇富比拍賣會以六千萬美元售出,是俄羅斯藝術史上最昂貴的作品。
大家可能認為馬列維奇的作品太抽象、看不懂,深奧難明。不過後期的作品有所「改良」,《割草者》(Mower)(見圖三),顯而易見一個鬍子提著工具除草,人物以簡單幾何圖形表達,並有五官面目,這幅畫可以說是馬列維奇最「花巧」的一幅。人往往被一些繁複的事捆綁,就像一件花巧的藝術品要花時保養,使精神上壓力負荷。解決生活的妙法是「從減」。減少工作量,可提升健康質素;簡化財務,不作過多不同投資,留點餘錢幫助有需要的人;減少食物過剩及棄掉物品,紓緩本土堆填區壓力,也可以喚起儉樸精神,將節約的資源用於幫助窮困弟兄。
「室雅何需大」,儘管住在一個狹小的屋裡,只要屋裡的人有愛有情,就像住在「開心天堂」一樣。
「花香不在多」,只要心善就是美,不要受到不好的環境和人事物,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擯除邪念,保存心靈純潔和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