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迷惑的施政報告
十月十二日(星期三)曾特首發表了他七年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新特首選舉早已定於明年三月舉行,距今約半年,在這匆匆新舊交替之間,現政府的最後施政報告,難免遭人白眼,故此在報告發表前,很多評論都認為難有新意,不太重視。結果卻峰迴路轉!報告出來後,一張期票再加四十億糖仔,馬上贏盡掌聲,更成城中熱話,風頭之勁,一時無兩。曾特首的能耐,實在不可輕視。
這份末代施政報告之所以能大放異彩,新居屋的推出是重要關鍵。本來重推居屋早已是意料中事,而且這題目爭議不絕,不易討好,要搞點新意思殊非易事。特首卻能八面玲瓏,左右逢緣,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不同持份者都可以各取所需,在報告中看到自己喜歡看的,例如那些日夕期望可以早日置業上車的市民,即被新居屋和置安心所吸引,尤其新居屋以購買者負擔能力來定價,五年內可以原價售回給房署或綠表人士,五年後可以公開轉售,出售時不用按市值補回差價,只須補回原價中政府補貼的部份即可,故此業主可盡得物業升值之利。如此「賣大包」之舉,怎不教人拍爛手掌。
同時,地產界和投資/投機者看到要到二○一四至一五年才有預售,單位實用面積只限四百至五百呎,首批單位要到二○一六年才落成,而且只有二千五百個,往後才有每年約五千單位出售。況且,這政策原意只作緩衝,完全沒有取代或威脅私人物業市場之意,因為報告說明:「當私人住宅物業市場再次能夠提供合理價格以及數量的中小型單位時,我們會調節該年興建以及推出這類資助單位的數目,甚至停止興建以及出售有關單位。」於是各取所需,皆大歡喜。
歡喜過後,回心一想,這只不過是一張期票而已,說實話應該是連期票也不如,因為期票雖然等候時間長一點,但始終也能兌現,但新居屋這張期票根本連簽署人都不是真正的授權人,那期票又從何兌現呢?特首在記者會上便曾說:「我相信好的策略,無論哪一屆政府、哪個人做特首都要延續;但如果是失敗,任何特首都可以修訂。因此我相信(施政報告)不會為下屆政府帶來負擔。」由此可見這政策基本上對未來政府是全無約束力的。
可能有人以為這是一項好的政策,來屆或以後的政府理應延續,可惜在香港,政策的好與壞,都不是市民說的是,主要還是官府說的才算數。例如去年施政報告前,要求復建居屋之聲早已高唱入雲,並為各方接納,但出台的卻是置安心,試問誰說的才算數?況且新居屋政策早有退出後著,日後政府大可引用,輕易逃過推翻前政府政策的指控。再退一步看,三、四年後經濟情況有誰能知,樓市和經濟一樣,始終有循環,不可能無止境的長升長有。未來數年,說不定經濟轉差,樓市走低,那麼新居屋政策就大可束之高閣了。
其實,從過去幾年的觀察,不難看出政府對居屋的心結。不知是甚麼原因(特首早前有說出原因,但筆者有保留),政府把復建居屋或一些直接介入樓市的政策視為洪水猛獸,走避尤恐不及。對市民理順樓價的要求,一直以拖字訣為重要方針。到去年實在拖無可拖,於是弄出一個置安心來,叫市民再次失望,今年臨別秋波,果然不同凡響,但細心察看,恐怕仍是換湯不換藥。
現屆政府近年民望拾級而下,曾特首認為房屋政策失誤是重要因素,但施政者的手法,多次教市民滿懷希望但最終失望而回,多番折騰的感受,更似是民怨累積的根源。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http://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