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的假象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特首選舉委員會、特首選舉正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國內在今明兩年也在進行基層人大換屆選舉,各省市陸續在選舉區縣、鄉鎮的人大代表。大部份香港人固然無法參與特首的選舉,國內的基層人大選舉雖然是行直接選舉,但人民也同樣沒有真正的選舉與被選權。中港兩地在民主發展上,充分體現了何謂「一國」。
每次當人們批評中國欠缺民主時,中國政府例必以國情、循序漸進、人民素質,或以中國基層在進行直選等為由,逃避進一步推進民主政制。其實,民主的意義在於肯定人的價值,體現了政府是為人民而設,政府的權力由人民賦予,貴在「人民的參與」。
或許國內有些人可能教育水平不高,但他們透過日常生活經驗,也能充分感受到腐敗失職官員的遺害,並明白何謂真正為人民福祉服務的官員。況且,目前國內的基層直選是行代議民主,即由人民透過選舉選出代表,授權他們進入議會。而現時,站出來參選、冀望為普羅大眾服務的人大獨立候選人都是律師、教師、大學生、網絡人士、維權人士或深受腐敗之害的農民,其背景讓人相信他們是有能力或經驗負起責任。然而,在是次基層人大換屆選舉中,這些獨立參選人卻不斷受到打壓,包括非法囚禁、軟禁在家、被查稅、干擾手機信號,或以各種行政手段及威嚇提名人,被阻礙報名參選。如果政府真的在意國民的民主素質,為何在一些被認為民主意識較高的大學選區,當局也要對候選人進行打壓?可見,所謂國民素質問題,只是借口,要維護既得利益而沒有推動民主之意才是真正原因。
根據國內學者及香港時事評論員的資料,在全國約三百萬名各級人大代表中,只有十七萬六千人是民主黨派(所謂的民主黨派亦是受共產黨控制,人民根本不能組織獨立的政黨)及無黨派人士,而百分之七十的人大代表都是中共黨政官員及軍方要員。這些人本應是人大的監督對象,現在卻反成了人大代表,令人大失去了獨立性,只能淪為執行黨意志的「舉手機器」。近年,傳媒也揭發不少中國黨政要員生活糜爛腐敗、以權謀私的個案。這些所謂「代表」人民的人,都不是由群眾透過真正民主選舉而來,由這些人當政才是國家的真正災難。
教會肯定了每個人的價值,人人平等,並肯定「參與」是民主制度得以維持的主要保證之一。教會社會訓導指出,民主政府的定義,首先是權力和職能均由人民指派,以人民的名義、為人民之益、並代表人民去行使。因此,每個民主社會必須是「充滿各種參與的」(教會社會訓導彙編#190)。政府及其權力須以人性為基礎,才符合天主所欽定的秩序。真正的民主,不僅靠形式上遵守一套守則達至,而是由衷地接受啟發民主程序的價值觀,包括人的尊嚴、尊重人權、以大眾福祉為宗旨(同上#407)。今天在中國,正是因當政者不願尊重民主的意義及人民的權益,才使民主未能開花結果,也使所謂的基層民主淪為政治裝飾。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 http://www.hkj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