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談宗教課程

期數
3534
刊登日期
2011.11.11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13 日

(本報訊)隨著新學年開始了兩個月,不少宗教課程亦陸續開課,有開辦相關課程的學者認為,宗教課程幫助人心靈成長,對宗教徒以至社會大眾有一定吸引力。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校長勞伯壎神父稱,宗教課程能夠幫助人成長,對信徒和非信徒都有益處。他表示從學術角度處理宗教課題,能夠幫助學員更加深入認識宗教。

勞伯壎神父說,教會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和講座,讓信徒和非信徒參與,其中神哲學院的課程為信徒提供有系統的學術培育。他說早年設立宗教學部(夜神),便是鼓勵信徒在餘暇接受培育,課程每年收錄約二十人。

「學習與信仰成長相輔相成,學術離不開個人成長。」勞神父期望信徒取得成長後,致力服務教會,「傳揚福音,推動教會本位化,以及關心與香港教會有關的課題。」

志蓮夜書院開辦佛學、哲學文憑課程,當中包括不同的佛學研究和文史哲科目,該書院校長梁瑞明說,每個人心底都渴望接觸宗教並從中取得滋養,故此有關宗教的課程受到社會歡迎。

梁瑞明說,書院有一千多位學生,約六成是佛教徒,四成是其他宗教或沒有宗教的人士,這反映不少人都希望取得宗教上的成長和滿足。「社會某程度灌輸一種概念:人需要不斷適應環境,否則就會被淘汰,於是人們不斷進修。然而,人生卻不止於此。」他說宗教促進個人成長,相關學術課程亦造就宗教交談,從而促進社會和諧。

「好些宗教信徒在教內工作,有關宗教的進修課程幫助他們更好地服務。」他說,志蓮夜書院既培育佛教徒,也希望透過普及的課程讓社會人士認識宗教。

另一方面,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開設「道教文化文憑課程」,中心主任、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主任黎志添教授稱,宗教課程可透過文化和歷史進路,幫助非信徒認識宗教。

「道教這本土宗教跟中國人自己的文化結合起來。」黎志添說,道教跟中國社會息息相關,這課程便吸引好些希望認識道教文化的非道教徒報讀,二十位學生當中,六成人不是道教徒。

他說此課程並非要傳教,但內容具備宗教培育幅度,幫助道教徒認識道教經典和文化,其中「道教生死觀」一科便從宗教的超越價值幫助學生反思生命。(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