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小品】喜樂的泉源
如何能夠使自己開心?大吃一頓?放假去旅遊?聽音樂?與家人或朋友無拘無束地聊天?甚至作弄他人、奚落他人?這些固然是可以使自己得到開心的方法,但笑聲過後又如何呢?
要真正追尋的並不是一時的「開心」,而是持久的「喜樂」。「開心」是短暫的,是外表的、有時也是虛假的。相反,「喜樂」卻是發自內心的喜悅,是良心平安的一種表現。因此,「喜樂」是長久的,持續的,而且它可以給予人一種動力去面對不如意的事。
如何能夠獲得喜樂?讓自己保持良心平安。有一次,青年慈父若望鮑思高在操場上看見一位青年鬱鬱不歡地獨自坐在一角,沒有如常跟其他同學一起玩耍。鮑思高神父走近他,邀請他下課後去找他。幸好,這學生終於赴約,而且辦了一個妥當的告解。之後,他便如常喜樂地與其他同學一起生活。
中國人所謂作賊心虛。在良心不平安的情況下,畏首畏尾,如何能夠活得開心呢?罪惡破壞了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天主的關係。若不盡快改善這破裂了的關係,漸漸地,人便會變得麻木,停滯於這種狀態中,把良心也埋沒了。到這時,表面上,這些人可能仍然會臉帶笑容,但其實其內心深處卻沒有平安,也不會有喜樂。
一般人只可以盡力用自己的方法(如心理輔導)去修補人與自己;人與人的破裂關係。但是,為基督徒,天主設立了一個使人重獲內心平安;獲得喜樂的美妙方法——修和聖事。領受修和聖事並不單只是一個儀式,它是一件聖事,是天主施予恩寵的時刻,是獲得真正喜樂的機會。天主是喜樂之源頭,一切美善的根源,離了祂,我們甚麼也不能作。因此,只有與天主保持良好的關係,我們才懂得與人與自己相處。
修和聖事中的省察能夠讓我們認清良心的狀態。若能每天晚上習慣反省自己當天的生活是否合乎天主的旨意,並下定決心,活好一個基督徒的生活,我們便能讓自己保持一份平安,也知道要走的方向。在適當的時候,領受修和聖事,走近喜樂的源頭,我們更有力量去面對每天的挑戰。
教會雖然規定每位教友每年至少領受修和聖事一次。為守法律的人,每年一次是足夠的。為一個瞻禮教友,每年會領兩次,即:聖誕節及復活節。為虔誠的基督徒,大約每三個月一次。為願意活得喜樂的人,該每月領受一次。當然,為願意成聖,願意時常與天主保持良好關係的人,可以是每星期或兩星期一次。你上次何時領受修和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