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多數和少數
期數
3535
刊登日期
2011.11.18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1 月 20 日
現世弄政治的人,沒有誰不以為自家是為民喉舌甚至在為民立極。但若容許兩陣對圓,選票倒向誰,便生死攸關,是故能弄權的必弄權,能作態的必作態。也是以在不得不讓對手挑戰的時空,民意調查便大行其道。西諺有謂:「政客是這麼一種人,他說服所有人同意,用大眾的錢來造一條能承載所有人的船,由他做船長,但會駛向何方,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的全部能耐和圖謀,只是說服你信他選他。因此,柏拉圖說理想國該哲人為王,孔子夢想有天下歸仁的一天,歷史證明了,都只是天真的夢。近代代議制民主不過建築在這麼一個經驗上:與其把希望寄托給仁者和智者,不如把罷免權放在大多數人的選票中。雖然讓政客輪流坐莊乍看不如極權高效率,但只要你相信世無完人,還是相對合算的。
登上龍門者既無完人,那給他們抬轎的芸芸眾生傾向甚麼,鼓噪甚麼,其實也不一定能說明真相和真理在哪一邊。我相信,如有人在納粹時代的德國和文革時代的大陸做一次民意調查,結果定然和當局一致。民意總是給人們習慣的思想框架和主流話語塑造,也必隨勢搖擺。為政客,民意只是個口實和可供忽悠的數據。甚至連數據都欠奉,仍大可宣布自家代表大多數。君不見《新約》中耶穌榮進耶京時,萬民空巷,到人們知道這騎著毛驢而來的不是他們心中的那個救世主時,便都咆哮著要釘死他?這故事和魯迅小說《藥》裡的夏瑜之死何其相乃似?無獨有偶,蘇格拉底也是給雅典人的民意代表們投票處死的。審判結束時,蘇老頭子淡然一笑:「那好吧,我去死,你們去活,但除神之外,無人知道誰更幸福。」而耶穌在十架上則說:「父啊,寬恕他們吧,因為他們不知自己在做甚麼。」這兩句話,都可圈可點,意味深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