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港孩

期數
3538
刊登日期
2011.12.09
作者
卓怡
主曆
主曆 2011 年 12 月 11 日

近年大家愛談港孩,其實這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我們雖然身在澳洲,但也見過不少類似港孩的中國人後代,甚至個別西人孩子也會有港孩般的陋習。

最近我念八年級(即香港的中二)的女兒參加了學校三天兩夜露營,她說班裏許多女孩子在到步後,打開行李箱才知道媽媽為她們帶了甚麼東西。由於時值初春,晚上仍然頗寒冷,學校特意為學生訂購了吹氣墊褥,以免她們著涼。女兒說高年級的同學知道了很不以為然,因為數年前她們去露營時,是去經驗刻苦和原始的生活;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嬌慣了。與女兒同宿一營的港人後代,早上起來花了大半小時仍然不知道應該穿甚麼衣服, 可以想像平時她媽媽是如何貼身服侍。

現代生活富裕,人們只生一兩個孩子,不少父母只要求子女學業成績好,忽略了全人教育,特別是品德和生活技能的教導,更遑論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朋友最近打算訓練她那十四歲的獨生女兒做家務,但效果並不理想,當然了,平時連吃生果父母也切成小粒送到嘴邊,現在取消這種服務之餘,還要她幫忙洗碗,嬌嬌女當然不依, 因為開始得太遲了。

另一位朋友的兒子念書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時更獲滿分,入讀法律系,在他父母看來,簡直是光宗耀祖;可是因為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和良好的溝通能力,面試總是敗北,畢業後一年也找不到工作,他父母終於認識到學業成績並非一切。

另一方面,現代父母提供太多物質享受予子女,例如各種電玩、最新款電話、每年出國旅行等等,功課方面則有補習教師或父母親自代勞。總之對孩子來說,甚麼都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的,養成了一種應份的心態,父母應份提供、政府應份支援,得不到所想的, 便是別人的錯。

但也有另類父母的。

女兒的一位西人同學,家境非常富裕,快十四歲了,仍然沒有手提電話。跟她媽媽談起,她說,不買沒有甚麼特別原困,只是覺得女兒沒有這個需要。有一次這位同學忘記帶功課,遲交會遭扣分,於是借用我女兒的手提電話致電媽媽,希望她把功課送到學校來,豈知她媽媽雖然在家,但拒絕送來學校,因為那是她的錯。我聽後默然,我雖然同意那位母親的想法,但是我做不到她的決絕。

唉,也許我的孩子也屬港孩一族吧,因為有我這樣的媽媽!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