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祈禱感受
自小在天主教學校讀書,要跟?老師同學一起念天主經、聖母經、光榮經等;漸漸把經文背誦得滾瓜爛熟,對其內容卻幾乎一竅不通。兒時的我,以為祈禱與念經是百分百相同;而我第一次的「懇切祈禱」,可謂終身難忘。
那時還是一名小四學生,一天早上,如常返回學校,赫然發覺同班同學都在溫習測驗,而我卻完全忘記了測驗那回事,心情既懊惱又驚慌,不知所措。此時此地,我無意看到校園壁報版上貼著大大的字句:進教之佑,為我等祈;很熟悉,卻不太明白。同一壁報版上貼著另一字句:你們因我的名無論求父甚麼,我必要踐行(若十四13)。我立刻向著天祈禱 —— 其實是念經 —— 在操場上,雙手合十,一直重複默念著「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上課時間到了,老師沒有出現,一分一秒過去,我心情異常緊張,難道不用測驗了嗎?足足二十分鐘之後,老師現身,他說他遲到了,又受了訓導主任的斥責;既然半堂課時間溜走了,於是將測驗順延至下週。嘩!全班同學掌聲如雷,對我而言,這簡直就是個神跡,初次體驗「祈禱」的威力呢。人大了,用今日的眼光回看整件事,對祈禱的意義當然有不同的看法;當年的我只是懶惰,而上主卻施以慈愛、憐憫。
祈禱是向上主說話,沒有固定形式;上主也往往會向我們說話,乃雙向溝通,是人與天主之間的關係,感覺奇妙,卻又實在!我很喜歡以下一段經文:上主對旅客加以保護(詠一四六9)。早幾年,因工作需要,經常到各地公幹,像沒有腳的小鳥。「上主對旅客加以保護」,這句話表達了上主的慈愛,明白人的無助和需要,尤其是當自己離開了熟悉的環境,踏上異地。現在再次閱讀同一段經文,有新的感受:上主也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盡己任去保護旅客,施予必要的援手,令他們享有尊嚴,備受關懷。故此,祈禱的意義不單是我和天主。除了顧及自己,並誠心仰望天主,還要顧及他人。誠然,祈禱給予我更廣闊的視野,作嘗試多了解自己,並看清世界周遭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