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自在】小販是對抗地產霸權的堡壘

期數
3541
刊登日期
2011.12.30
作者
李世昌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01 日

剛過去的十一月三十日,一場火災奪去九條寶貴性命,生還街坊猶有餘悸,販商仍未復業。但政府已把焦點轉到排檔小販身上,不但狂發告票,又要求即時降低高度及以防火物料改裝,更希望在本年四月推行釘牌制度,三個月內六次犯例或一次嚴重違規就會被撤銷牌照。在今次悲劇中,雖然不少人怪罪不自律的商販及不執法的食環署,但是,我們是否更應藉此檢視政府的小販及房屋政策,究竟出現了甚麼問題?

事實上,政府只是把排檔小販當作代罪羔羊。

當小販可以讓失業人士自力謀生,又可照顧家庭;而街坊亦可以購買廉價貨物。天水圍街坊面對「南長實北領匯」,只能捱貴貨。當他們在天光墟低價出售賣自己種的菜,或平價衣物,甚至為街坊理髮,自然吸引街坊光顧,凝聚成互惠互助的小社群。對於噪音、阻街及影響巿容衛生等投訴,小販需要直接面對顧客,因此他們都會謹慎處理貨物食品,亦願意自律。而香港少有機會讓街坊、販商及地區人士討論相關事宜,受影響人士唯有向食環署投訴。

幸好香港鮮有街坊小販對立,倒是小商戶在租金的壓力下,難免向小販抱怨。雖說小商戶可減價吸引顧客回流,可惜天水圍小商戶的業主只有長實和領匯,業主不但不減租,反而每次續約都大幅加租,商場租金只有連鎖集團才能應付,因此商場被連鎖商店等壟斷。其實小商戶也是受害者,既不能不理租金壓力減價與天光墟及連鎖店看齊,又不及連鎖店位置方便。但業主不愁無人租舖,只怕租金太低回報率不夠高不能向股東交待。負擔不起被淘汰就是地產霸權下的競爭方式,小商戶只是第一個犧牲品。

事實上,政府扼殺小販,間接亦助長了地產霸權。

一九五O年代港英政府希望藉小販發牌增加就業機會,至七三年停止發牌。二OO三年特區政府推出補償方案鼓勵小販放棄牌照。沙士後曾蔭權下令掃蕩無牌小販,但小販管理隊執法手段引起社會不滿:O六年六月廿六日,天水圍天光墟小販羅光清逃避追截時跳落明渠溺斃;O九年十二月十九日,販管隊未經警告就票控持牌「雪糕仔」朱仲華違法賣波板糖,反被裁判官質疑販管隊應屢勸無效才檢控;一一年十月廿二日,販管隊在旺角選擇性檢控年老翁伯而不控告壯年小販,黃先生因仗義指責及阻止販管隊帶走翁伯被捕。而一一年四月十日,大坑雞蛋仔小販吳伯未開檔就收告票,一度引起公眾關注小販問題,可惜最後視線被轉移。上述大多是無牌小販,皆因政府除O八年讓公眾申請部分空置檔位,及O九年發出六十一個雪糕仔牌外,卅九年來從未發牌。做小販除分租或無牌經營兩個非法途徑外,就沒有選擇。

事實上,政府根本沒有視小販為職業,更視之為眼中釘。

那些年我們一起光顧的小販,是下一個地產霸權的犧牲品。唯一的出路,就是政府改變以告票管理小販的態度。小販不是臨時紓困措施,是一個行業,更是對抗地產霸權的堡壘。政府除應考慮重新發牌外,亦應制訂安全、合理及販商易於遵守的法例和指引,並要為小販甚至天光墟的發展提供適切協助,更要鼓勵組織讓販商、街坊及地區人士討論協商的平台。只要小販可以安心做生意,做得好就會更自律,屆時會是小販和街坊雙贏。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新界)供稿

  http://dpcwnt.hkccla.org.hk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