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機不離手

期數
3542
刊登日期
2012.01.06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08 日

從前的電話,只有簡單的功能,沒有太多玩意,除了那些「煲電話粥」一族外,大部分人也不會花太多時間在自己的電話上。

今天,我們每天坐交通工具時,一定會見到不少人在把玩手上的手機。隨著智能手機的面世和愈來愈受歡迎,不少人都已機不離手,這是今天正在迅速蔓延的一股風氣。

其實,究竟這個機不離手的行為,是否一種成癮症呢?它又是否一種疾病呢?假如它被定義為一種疾病,又有沒有一套診斷指引呢?

手機成癮(Cell Phone Addiction)跟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有點相似,因為今天玩手機的人,大部分都是以它來上網的,另外,有一部分喜歡以手機來跟別人傳短訊,也有一部分是玩手機中的遊戲。手機上癮的行為,要跟其他以手機沉迷的行為分開,例如以它上網購物、賭博或進行性沉溺行為。

今天,學者們正在研究應否把手機問題正式列入將更新的國際性疾病診斷分類手冊,如將來這被列為一種精神行為障礙或疾病,人們對用手機所產生的行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看法。

目前,手機特別受年輕一代歡迎,擁有及使用手機賦予年輕人一種個人自主感,在朋輩們中會得到一種認同和尊重,彷彿是身分的象徵,也可透過今天智能手機的程式,建立和維繫人際間之關係。此外,手機的先進程式和內置遊戲,可提供不少娛樂,是一些年輕人尋求快樂滿足的地方。

但是,假如過份、不適當或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機,可引致行為、情緒和社交上的問題。青少年手機成癮的特點包括過量使用,這可從電話費用、電話和短訊數量反映出來;因過量用手機而與家長發生問題;影響個人或學校的活動;花愈來愈多時間使用手機以達致相同的滿足感;時常轉換市場上新型號的手機;需要經常用手機,假如受阻時,會出現情緒變化。

時代不同了,今天很多年輕人已有機會擁有智能手機,有些人自制力較低,可能會花過多時間在手機上,甚至出現沉迷上癮等問題,家長教師應多加留意年輕人這個新一代的潛在問題,希望愈早發現,可盡快為年輕人提供一些解決方法,例如鼓勵他們多點參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從正常途徑建立一個健康的社交圈子。



作者電郵:
[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