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仔女賭博可對抗誘惑?

期數
3545
刊登日期
2012.01.27
作者
鄧耀祖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1 月 29 日

日前報載:「曾繁光:教仔女賭博可對抗誘惑」,引述曾醫生從小令三名子女接觸賭博(打支疫苗),早些有抗體,認為這才可對抗賭博的誘惑。曾醫生作為一位資深精神專科醫生,並曾經歷在股壇和賭海中的風浪,當然懂得從旁引導,讓子女「經一事、長一智」,透過反思失敗的經驗,建立抗體。後者才是對抗誘惑的重點。

可是,一般家長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胡亂讓子女從小接觸賭博,後果可以是十分嚴重的。

本中心自O三年投入服務問題賭徒,至今已輔導了三千六百六十四位賭徒,當中有百分之十八點五是十五歲前開始賭博。他們都是由成年人,包括父母從小教導他們賭博或讓他們接觸賭博,而變成問題賭徒。問題賭博所帶來的後果輕則債務纏身,與家人關係破損,重則犯法、自殺和他殺。禍害之深,不容輕視。

本中心接獲不少家長帶同迷賭的子女前來接受輔導,他們均表示自己懂得節制賭博,但不知為甚麼他們的子女竟然沉迷賭博。曾經有家長帶同剛滿十八歲的子女往賭場「見識」,結果子女經常流連賭場,欠債纍纍。也有家長後悔從小讓子女當「童子手」,和教導他們打麻雀,結果子女日後成為問題賭徒。這些由父母教導或允許子女接觸賭博,而成為問題賭徒的個案是多不勝數的。本中心一直推廣「父母應以身作則,不要賭博,為子女樹立好榜樣」的原則,正是基於這些前線經驗的總結。另一位精神科醫生陳玉麟剛出版一本關於病態賭博的書,也呼籲家長不應教導子女賭博。

農曆新年將到,希望各位家長能小心解讀不同的例子,就著自己及孩子的經驗和性向,選取合適的方法,培養下一代獨立思想的能力,讓他們從小學懂對抗不同的誘惑。

 

作者鄧耀祖為明愛展晴中心督導主任/明愛展晴中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