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人民互有不滿?

期數
3546
刊登日期
2012.02.03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05 日

(本報訊)教會人士指出,近期社會輿論上有關香港人與內地人之間的隔閡,很大程度跟香港的人口政策有關,令兩地人承受社會資源競爭的壓力。

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說,香港沒有妥善的人口政策,致使本地人運用社會資源遇到困難,以及內地人來港定居時遭受歧視。

「這不滿情緒較以往嚴重,事實上兩地人應彼此修和,正如社會訓導強調,社會應見證團結原則。」她一月三十日對本報說,當局的人口政策「沒有遠見」,未有回應「莊豐源案」下內地居民子女獲居港權的情況;亦未有因應「自由行」做好規劃;早年因出生率低而沒有注意婦產科服務。「派錢無法解決問題,長遠應投放更多社會資源以回應人口增長。」她說。

她認為,人大就內地居民在港所生子女的居港權進行釋法,有損害法治之虞,香港當局應讓社會討論解決問題方法並尋求共識;以及在單程證審批上有更大自主權,以回應人口政策。

她亦呼籲當局幫助新來港人士融入社會,推動社會共融,尤其應關顧貧窮的一群。「政府不能帶頭歧視新移民,應取消居港七年才能申領綜援的規定,事實上綜援應給予有需要的人士。」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期望當局調整人口政策,例如限制來港產子的非本地孕婦數目,以回應新來港人口帶來的挑戰,舒緩怨氣。

「香港一直是睦鄰的社會,中港關係亦密切,香港人應對內地人抱開放態度。但隨著愈來愈多『雙非』孕婦(內地孕婦,丈夫亦非港人)乘著自由行來港產子,醫療等服務承受更大壓力。」 他一月三十日說,本地人的不滿來自資源分配緊張所衍生的問題,社會不應把矛盾擴展到兩地人民的關係上。

他指社會另一矛盾來自貧富懸殊加劇,不少基層家庭未能受惠於經濟增長,包括部份新來港人士,當局應促進財富再分配。

來港四十多年的基督教牧師陸漢思(H. Lutz)勸勉,香港人當以更開放的態度去對待新來港的朋友。「過去有越南船民、外籍家庭傭工,目前有內地來港人士,我們應以更開放的態度對待他們。」陸漢思牧師一月二十九日出席內地家庭居港權集會時對本報說。

這名瑞士傳教士又指出,基於文化差異,當香港人欲提醒內地人士作出一些恰當行為時,亦可禮貌及客氣一點。

事實上,每年約有五萬人從內地持單程證來港定居,約三萬五千名內地居民來港產子。旅遊方面,去年內地訪港旅客為二千八百一十萬人次,其中六成是自由行。

近期不滿輿論主要關乎非本港居民來港產子和自由行所引伸的社會問題,亦有內地網民不滿帶有歧視的相關言論。(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