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在天堂遇見的五個人

期數
3546
刊登日期
2012.02.03
作者
王慧慈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05 日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談及天堂,大家會想起甚麼 ——景色怡人的小島?美酒佳餚盛宴?充滿歡樂氣氛的場面?

艾迪在遊樂場任職維修技師數十年,待人和藹可親,孩子們喜歡跟他說笑。某天,他如常工作。機動遊戲組件在半空發生故障,鋼纜鬆脫,艾迪奮不顧身拯救女孩,結果給塌下來的機件壓死。轉眼間只見艾迪坐在摩天輪上,絲毫沒有痛苦的感覺,相反,他變得精力充沛,健步如飛 ——卻不知道自己經已離世。雜技藝人告知艾迪現在身處天堂,他將遇上五個緊扣其生命的人,他們將協助艾迪重新認識自己......

影片改編自米曹艾爾邦的暢銷小說,他的前作《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Tuesdays with Morrie)同樣被改編成電影,由積林蒙主演。影片透過第三者旁述及回憶手法,將艾迪昔日的故事仿如砌圖遊戲般重新組合,呈現觀眾眼前。

男主角被安排跟五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見面,重新認識自己的生命,放下仇恨和憤怒,解開心結,釋放自己,重拾希望和愛。五位人物勾起了艾迪傷痛的回憶,特別是他跟父親的疏離關係和惱恨對方、戰壕上的可怕經歷與創傷、妻子因病辭世。艾迪生以前終日鬱鬱不歡,認為自己每天重複幹著相同的工作,毫無價值。然而,他聽過五位人物的故事後,恍然大悟:人們往往被自己的想法蒙蔽。其實,艾迪的生命一直盛載著別人的生命,彼此穿插交替,互為因果,只是他不明白箇中的道理而已。

的確,在注重金錢和物質主義掛帥的大都市,許多人的價值觀被扭曲,純粹以財富、社會地位、職業去衡量一個人的成就。然而,生命並非僅限於此,精神文明素質同樣重要,特別是個人的品格操守、倫理道德價值。事實上,生命的意義並非由工作職位的高與低去決定,就是一枚非常微細、毫不起眼的螺絲釘亦有其作用,鞏固機器組件,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同樣,社會上不同崗位的人各司其職,發揮所長。

男主角遇上的五位人物各具不同的象徵意義,有關安排甚至有點出乎意外。縱然沒有大明星掛帥,影片以豐富的想像力和紮實的劇本取勝。


討論問題:

  1. 你認為「成功」的定義是甚麼?
  2. 你認為成功人士應該具備甚麼條件?
  3. 在你的生活中,你覺得甚麼東西是最重要的?為甚麼?
  4. 你對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滿意嗎?為甚麼?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