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主教會對未來特區政府的一些期望

期數
3548
刊登日期
2012.02.1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19 日

下屆特區首長的選舉,近來已成為大眾的關注焦點。作為香港社會的一份子,教區剛擬就一份意見書,以表達天主教會人士對下屆特區政府的期望。湯漢樞機本年的四旬期牧函,亦提及這份意見書——編按

「政府是為了公共福利而存在的,公共福利是政府存在的理由和意義,政府的基本權利亦是發源於公共福利的。而所謂公共福利,則包括:一切社會生活條件,使私人、家庭及社團可以比較圓滿而便利地成全自己。……政府及其權力是以人性為基礎的,所以也屬於天主欽定的秩序,雖然政體及行政人員的遴選,可由國民自由抉擇。」(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74)

1. 社會是否健全發展、
    造福人民,關鍵在於政制

香港代議政制從八十年代開始時,港人就已表明要爭取有公平、公開的選舉權。然而,廿多年已經過去,甚至香港亦已回歸中國十五年,目前港人仍未能全面普選行政長官及全體立法會議員。現時的立法會只有一半議席由普選產生,另一半議席則由功能組別所操控,再加上分組點票機制,民意受到箝制,監察政府的功能被削弱,是不言而喻的事。特區行政長官既非由市民透過選舉產生,市民便不能透過民主選舉監察政府施政,也不能透過立法會反對不合民意的政策。

我們建議:落實全民雙普選

前任教宗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曾明確指出:「民主政制,由於能夠保証人民得以參與政治抉擇過程,及保証被統治的民眾有機會選出向他們負責的統治者,並得在適當時以和平手段更換他們,故此獲得教會相當高的評價。」(《百年》通諭,46)天主教會認為,民主社會必須鼓勵各階層人士參與。這表示政府在執行職能時,必須知會和聆聽公民社會每個層面的成員的聲音,也須讓他們有份制訂各種社會政策。我們建議:

  • 應落實及推行二O一七年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全體議員。
  • 全港市民均應有權提名行政長官,而行政長官須由全港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
  • 全體立法會議員應由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
  • 全體區議會議員應由市民一人一票選舉產生。


2. 關於政府施政

政府長期堅持的「大市場,小政府」管治理念,原意是建立有利條件,將權力下放,鼓勵基層和民間組織參與,使經濟活動及經濟決策能融入社會中。不過,過分堅持市場為主、政府為輔,卻造成政府推卸責任、不介入經濟活動的藉口。

我們認為當局在房屋、醫療、教育及退休保障等四大民生範疇決策有亟待改善的空間。

房屋

近年來,本港房屋價格持續?升,普羅大眾的收入增長遠遠跟不上樓市升幅,一般家庭,尤其是年輕人,要在私有房屋市場實現初次置業的夢想變得遙不可及。市民的住房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要求復建居屋的呼聲不絕於耳,對政府脫節的房屋政策的不滿亦愈積愈深。

醫療

近年,政府在醫療福利的政策上,傾向用者自付的觀念,例如,編定藥物名冊,鼓勵市民購買醫療保險,目的是為減輕政府在社會人口急速老化下的醫療負擔。此外,由於政府投放於老弱、殘疾或需特殊照顧的病患者的資源不足,以致需要院社服務的人士,往往要輪候多年,才能獲得幫助。

退休保障

雖然香港政府已經推行了退休保險——強積金多年,但絕大部分退休長者並未能從中受惠,退休後的生活未能獲得保障。本來,在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中,這些長者是可以領取綜援的。然而,由於綜援的標準金額偏低,加上申請手續繁複、門檻又高,以及負面標籤效應,以致阻礙了有需要的長者申請綜援。

教育

過去政府從九年免費教育,增至二零零八年開始的十二年免費教育,其目的是希望學童在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下,不論種族、社經背景、宗教和性別,均有同等機會接受同類教育。但這教育理念,卻每為政府教育商品化的政策所破壞,結果使學校階級化,破壞了公平教育的原則,並且造成嚴重的社會分化。近年來,政府所推行的教改,給辦學團體、教師、家長及學生均帶來沈重的壓力,而政府卻未提供充份的支援。

政府應負起維護市民福祉的責任

為了確保大眾福祉,每一個政府都有特殊責任,以合乎正義的方式去協調社會各界的利益。政府有責任遵照大多數人意見之餘,還要考慮社會中全體成員的利益,包括少數群體的利益。(《教會社會訓導彙編》,169-170)


從以上分析,可見特區政府近年施政失當,間接或直接使本港貧富懸殊問題惡化,在房屋、醫療、教育及退休保障等問題上百病叢生,弱勢社群更首當其衝。我們建議:

♦ 平衡過度的市場經濟  為確保公益,及令貧窮者亦能過合乎尊嚴的生活,並得以發展,政府須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平衡過度的市場經濟活動。我們認為政府須拿出誠意,與非政府組織在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等方面上通力合作,改變「自己不做,又不肯撥款讓別人做」的態度。

增建公屋,復建居屋  重新訂立長遠房屋策略,設定公私營房屋興建的數量,確保土地運用配合公營房屋之興建進度。

推行全民退休保障  作為退休保障,強積金計劃推行十年以來,已讓人看到其漏洞弊病繁多,結果使基金管理公司成為最大受惠者,根本不能保障市民退休生活。政府應全面檢討並完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使貧困長者、家庭主婦也受惠。

積極援助低收入人士生活  政府應為社會訂立「貧窮線」,對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基層家庭提供補助。另一方面,將最低工資水平訂立於可滿足家庭基本生活需要的金額,讓基層工人得到保障。

3. 關於社會內部矛盾

穩定的婚姻及和諧的家庭生活,乃保障社會福祉必需的條件。中國傳統文化,一向重視家庭生活。可惜,近年來在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以及文化潮流的衝擊之下,破裂婚姻激增,目前每年離婚數字已接近二萬宗,另有約九萬單親家庭,而且家庭暴力及兒童受虐的個案激增。這些現象,加增了社會的不穩定和內部張力。政府在推廣婚姻和家庭生活方面,必須關顧。

此外,回歸以來,港人經歷了金融風暴,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不得不更背靠中國大陸,因此加速了中港之間的融合。可是,由於兩地的文化差異,頻繁的經濟活動也帶來了不少人口問題和社會矛盾。例如,港人父母內地所生子女要輪候多年才可一家團聚;醫院婦產科人手和床位規劃不足,導致本地人和雙非孕婦產生矛盾。但另一邊廂,政府只著重移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而忽視了以人為本的人文價值。現行政策非但沒有令社會更和諧和融合,反而製造了更多社會排斥。

面對本港近年來日趨嚴重的離婚和家庭生活問題,我們建議政府在教育、社會服務和文教活動方面投入更多資源,並與非政府組織和宗教團體攜手合作。

為解決人口問題所引發的社會矛盾,特區政府應制訂一套長遠和合理的人口政策,不應單以經濟利益為考慮,須貫徹以民為本的精神,顧全每一個社群的福祉。

天主教會,作為香港社會的一份子,在以上就香港現況作了一些反省和建議。我們誠懇期望下屆特區政府認真考慮我們所表達的關注。

 

天主教香港教區
二O一二年二月十九日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