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互聯網不良資訊

期數
3549
刊登日期
2012.02.24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2 月 26 日

(本報訊)防止虐待兒童會的調查發現,部份青少年使用互聯網期間碰到不良資訊,對「網友」防範亦不足,建議家長與子女共同訂立家中使用互聯網的規矩,並教導他們安全使用互聯網。

防止虐待兒童會二月四日發表調查,回應二月七日的「國際互聯網安全日」,其中該會「天使愛回家計劃」訪問了九百八十五位小五至中七學生,發現九百一十九位有使用互聯網的受訪者當中,五成六在互聯網上曾接收到令人不安、血腥圖片或文字,兩成三接收到色情及兒童裸體照片或漫畫 ,反映青少年容易在網上接收不良資訊。



易涉不良資訊
時與家長爭執

調查員建議學校及社福機構培育父母;事實上父母遇到子女使用互聯網出現問題時,應給予勸告或與他們訂立上網規則,避免使用強硬管制方法。

該會亦建議當局盡快展開《淫褻及不雅物品管制條例》第二輪諮詢,並建議為「淫褻」及「不雅」給予具體清晰定義,以便執法,政府部門及各界亦應一起監察和主動檢舉在互聯網發放的懷疑淫褻及不雅物品。

有使用互聯網的受訪者當中,調查指三成一曾被「在網上認識的人」以facebook或MSN邀請外出 ,當中約三成六「不會」與別人商討;當中一成四曾被欺騙金錢及百分之二遭性騷擾,百分之二曾被性侵犯,調查指問題堪憂,建議家長加強教育兒童及青少年,讓他們提高警覺。

調查發現,三成七受訪者稱因上網問題而與家人衝突,其中四成二更每月都會因上網問題與家人衝突。當受訪者因上網問題引起家庭衝突時,雖然兩成二受訪者會與父母會訂立上網規則,及向老師或社工求助,但整體來說,父母多會用強硬的管制方法。

相反,兒童及青少年不期望父母用強硬的管制方法,三成九受訪者期望父母會先冷靜後討論 ,兩成四不想父母大聲責罵而是勸告,一成三期望父母會選擇「在家訂立上網規則」,百分之九不想父母體罰。調查員認為,父母用強硬方法處理子女的上網問題,會引起家庭衝突。

若未有改善,調查員建議父母向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求助,與此同時,父母須認識互聯網的使用方法,以有效地教導子女使用互聯網的正確態度。

天使愛回家計劃的社工於去年六月至十二月探訪了屯門、黃大仙、以及西貢區內三十間中小學,接觸約一萬名學生,分享安全上網的信息,幫助他們建立正確上網態度。

此外,該會讓一千零二位中五至中七學生填寫他們最喜歡,與最不喜歡家長的說話(詳見列表),結果顯示子女最希望家長以正面的說話去鼓勵他們。該會建議學校及社福機構教導父母鼓勵、勸勉等方式與子女溝通,避免只用責罵來解決問題。(公)


兒童最喜歡家長說的十句話(依次序):

一. 盡咗力就得架啦,阿媽覺得你已經好叻
二. 失敗唔緊要,最緊要唔好放棄
三. 有進步,繼續俾心機
四. 你大個仔/女?啦,可以自己做決定
五. 你做咩都好,阿爸阿媽實支持你
六. 唔好俾自己咁大壓力
七. 好乖呀
八. 我為你感到驕傲
九. 天氣凍呀!著多件衫啦
十. 我愛你



兒童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十句話:

一. 你學吓人啦
二. 無鬼用架你
三. 衰仔/衰女/(粗口)
四. 生嚿叉燒好過生你
五. 你無得架啦
六. 你咁樣,第時要乞食
七. 我廢鬼事理你!等你自生自滅
八. 正一陀衰家
九. 咁多人死唔見你死
十. 食嘢唔做嘢,做嘢打爛嘢


(資料來源:防止虐待兒童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