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夢想

期數
3554
刊登日期
2012.03.3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01 日

少時家住薄扶林,每年七巧至盂蘭,村中常有「神功戲」。我對戲曲、演藝十分鍾情,總被它深深吸引住,像一種可見而不可即的夢想,所以也不計較危險,常爬上突出的竹竿上,騎坐著觀看,樂此不疲。一日給母親抓箇正著,著實吃了一頓「生活」。母親說:「這麼喜歡戲劇,不必讀書了,去做戲子吧!」當時年少,不明白母親說的是氣話,只覺讀書與喜歡戲劇並不相悖。這事一轉五十多年,看戲仍是我生活中最大樂事,連做夢都是戲劇;偶然也會猜想,當初若不是進了修院,如今可能正在演藝工作中掙扎。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

聖周禮儀的讀經可說是最具戲劇性的了,它揭示了一個夢想。耶穌行了許多奇跡,祂的教誨與別不同,總有一種權威,追隨祂的人都被吸引住了。增餅事件後,人們更要來立祂為王,就連祂自己的門徒,也想在祂的王國內,坐在祂的左右。因此,當耶穌來到了君王之城耶路撒冷,被群眾簇擁著進城,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才祇過了三數天,劇情便急轉直下,同樣的群眾竟然吶喊著要釘死他們的君王在十字架上。他們寧要殺人暴徒,也不要耶穌。還有甚麼比這更戲劇性?

我們的天主是一個會做夢的天主,祂夢想著眾人都會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祂夢想著豺狼將與羔羊共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牛犢和幼獅一同飼養,母牛和母熊將一同牧放,在祂的聖山上,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祂宣講時,故事中常有君王角色的出現,不是譬喻祂父親,就是譬喻祂自己......。然而瞬間祂自己就要被殺害,祂還在堅持著祂的君王夢。當比拉多詢問祂是否君王時,祂說:「我是君王。我為此而生,我也為此而來到世界上,為給真理作證:凡屬於真理的,必聽從我的聲音。」

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這在今世是免不了的事。有人問我:「隨著年歲的增長,家庭的擔子不見減輕。退休年月來到時,如何張羅生活?平日工作壓力固然無人可傾訴,萬一有危疾時又怎樣自處?銀行的按揭可以不還嗎?仍在稚齡的孩子的將來誰來照顧?年輕時的許多夢想,到如今無一實現。」說實話,我沒有完備的答案。猶太人尋求的是神跡,希臘人尋求的是智慧,跟從基督的人所注視的,是一位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天主,而不是只聚焦於今世的夢想。不管多聰敏、不管多健康,我們還得離開這世界;不管多重要、多難解決的問題,我們仍須放下一切未了的心事。除了對信仰的堅持之外,誰有甚麼能帶到永恆?因此耶穌說:「我的王國不屬於這世界。」(若十八36)祂的夢想也不只求在卅三年中,在這世界完成一樣。

《致斐理伯人書》所說的,「祂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祂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使我們更明白《依撒意亞先知書》描述的上主受苦的僕人:他如何接受人的背棄、怎樣面對失控的世界、為甚麼會像學徒般開啟自己的耳朵、悉心聆教,面對羞辱而毫不改容,答案是因為他的夢想交織在他的上主的夢想中。

過去四旬期的五個主日,我們多次聽到「盟約」這兩字。盟約的訂立必然有它的指向性,因為說的是將來;盟約的制訂基礎是信靠,必須相信對方。當時日進展,事情逆轉,出現了困難,訂盟的雙方一定不會認為困難就是理所當然的結局。甚麼使他們仍願意相信?甚麼使他們的希望仍具有生命力量?這當中非「愛」不能為力。天主相信我們,主耶穌的夢想還沒破碎,十字架上的死亡並非終局,因為祂堅信祂的父,因為祂熱愛我們罪人。您的夢想也不會破碎,如果它與主的夢想交織在一起。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