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埃森教區主教

期數
3555
刊登日期
2012.04.06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4 月 08 日

(本報訊)德國埃森教區主教奧弗貝克(Franz-Josef Overbeck)三月二十七日到訪天主教伍華中學,他勉勵學生多培養個人興趣,並多學習語文。

埃森教區(或譯厄森)早年捐款興建善導之母堂,鄰校伍華中學校長黃秉坤感謝埃森的貢獻,「那時香港社會處於貧窮中,一所聖堂能為區內的貧苦大眾解決不少生活及靈性問題。」

席間,奧弗貝克主教與十一名中五學生談及兩地教育情況,主教表示德國的教育制度與香港相似,德國青年須應付不少公開考試,而教師亦會花時間幫助他們順利渡過。

學生陸家浩與主教分享說,香港學生很重視英語,去年校方安排澳洲學生來港交流,以提升港生英語能力。主教回應時指出,現時在德國,除了德語外,英、法語是學生重點學習的語言,「英語是全球通用的語言,另外法語在部份德國地方也甚為重要,可是學習法語相比英語更為困難。」現年四十七歲的奧弗貝克主教鼓勵學生從小學習不同的語言,並加以練習,如每日看不同語文的報紙,以增強語文能力,有利與不同種族人士溝通。他亦勉勵青年平衡多方面學習,「人不僅為了生存,還要有健康的生活。」

奧弗貝克主教談及德國的文化生活時指出,隨著近年互聯網發展迅速,透過網絡傳遞資訊經已普及;家庭方面,當地出現整體人口下降及老化等問題,他相信此現象與香港類同。

隨團訪港的終身執事Michael Nieder問及港生平日課後的活動,有學生稱最愛在校內打籃球,該校校監羅國輝神父指出,港生面對教育改革及讀書的壓力;該校平日開放至晚上十時,目的是為學生下課後提供溫習和玩樂的場所。

校長黃秉坤會前向本報表示,是次與主教交談的學生均為非信徒,他期望學生能明白昔日德國教會捐獻背後的意義,「香港與德國兩地距離甚遠而且陌生,卻因他們提供資助令彼此連繫一起,證明宗教是無分國籍和時空。」(高)

 

加深青年認識普世教會
學生與德國主教交流


(本報訊)參與是次與德國主教對談的十一位天主教伍華中學學生均表示,希望藉此機會認識德國的文化和生活。

當天,奧弗貝克主教帶領隨團四位人士,包括神父、終身執事等,接受伍華中學的校監、校長及學生招待,對談後,他們同到小聖堂祈禱,誦念天主經,主教向在場人士降福。

參與學生從未到過德國,更是首次與主教會面,但他們表示雖然自己不是信徒,但每逢教會的大節日,都會參與學校舉辦的宗教禮儀。

中五學生陸家浩於對談上,問及德國學生的學習情?是否與香港相近,奧弗貝克主教回應時鼓勵青年除努力學習外,亦應加強各方面的發展需要。陸家浩認為主教的回應有助他思考將來的發展方向。

陸家浩又說:「當知悉善導之母堂是由德國埃森教區捐贈所建,令區內居民多年來有一個洗滌心靈的地方,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

學生張飛鴻表示,知道德國學生同樣在學業上遇到壓力而感意外,「印象中歐美國家的學生會在不同方面發展個人成長,沒想到他們一樣在學習上面對困難。」

張飛鴻今次是代表學校感謝德國教會對香港的貢獻,他認為這是他的使命,「讓主教加深認識香港的同時,亦見證德國教會四十多年前對我們的付出,並在今天看到他們所作的成果。」

另一中五生鄭錫男稱,由於首次與主教接觸,令他感到緊張,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學習禮儀和接待,藉此交流文化。

於席上表演小提琴的學生鄭淳勵表示,分享中令他想起昔日東德和西德人民分隔兩地的苦楚,不期然為香港沒有如此分裂的經驗感到幸福。(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