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翻身動物園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及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四:全球化
記者兼作家班哲文與妻子感情要好,育有一子一女,生活美滿;妻子突然因病離世,兒子變得孤僻,後來更因為偷竊被逐出學校。班哲文決定搬家,希望一切從頭再來。佔地十八畝的新居看來不錯——原來當中包括一所已停業的動物園,住有獅子、老虎、大灰熊及各種瀕臨絕種生物。班哲文對於營運及管理動物園一竅不通,幸得管理員嘉莉及其他員工協助,努力重建動物園,爭取營業牌照。班哲文在過程中遇上許多困難,更陷入破產危機……
男主角為免觸景傷情,想起亡妻,決定帶同子女遷往陌生的社區,希望開展人生的新一頁,但兒子毫不認同,並大聲疾呼:「這是你想要的而已,非我所願。」劇中男主角父子倆的關係緊張,兩人深愛對方,卻因為欠缺及不懂得如何溝通,引起連番誤會,幸好男主角最後願意放下父親高高在上的權威和尊嚴,跟兒子坦誠交談,彼此說出心底感受,和好如初。的確,社會大眾對男女兩性的性格「樣版化」(Stereotype),認為男性應該剛強勇猛,「男人流血不流淚」,否則便會被視為弱者。因此,劇中男主角將對亡妻之情埋藏心底,兒子亦不擅於表達感情。
在劇中,男主角的親友對於他購買動物園的決定大表驚訝,紛紛詢問原因「為甚麼?」(Why?)男主角反問「為甚麼不?」(Why NOT?)這跟傳播學者Humphrey B. Neill提出「相對思考」(Contrary Thinking)的論說不謀而合:相對思考鼓勵人打破傳統的慣性、線性思考模式,打破常識(Common Sense)的規範,從相反的角度看事物。事實上,並非所有事情皆能夠以理性衡量,感情就是最佳的例子:男主角將對亡妻的感情和記憶,完全投射到動物園身上,因為「為甚麼不?」正是男主角妻子跟他初相識時的首句說話。
故事劇本改編自真人真事,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男主角行事魯莽衝動,欠缺周詳計劃,就是男主角自己亦曾經動搖信心。然而,他從街坊口中,得知動物園對社區的重要後,更添決心,誓要重開動物園。在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生活節奏急速,物質主義鼓勵消費,人們做事往往從個人利益出發,一切以金錢掛帥,將社會責任及公益事務擺放在較後位置。
討論問題:
- 假如你是劇中男主角的子女,你會否同意父親購下動物園的決定?為甚麼?
- 你跟父母的關係如何?每天花多少時間互相交談近況?
- 你認為父母了解你嗎?為甚麼?
- 你對於男女兩性「樣版化」(Stereotype)有甚麼看法?
- 你認為香港人做事,是否以金錢掛帥?試舉例子說明。
- 試闡釋社會責任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