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家談教廷公報

期數
3561
刊登日期
2012.05.18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5 月 20 日

(天亞社訊)中國教會觀察家認為,教廷中國教會事務委員會發表的公報內容符合關注者的預期,但未必有即時效果。

委員會今年的大會於四月廿三至廿五日舉行,結束後翌日發表公報,內容包括教友培育和恪守信仰原則兩個重點。

委員會首先促請國內的牧者勉力鞏固教友對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訓導的認知,指出在劇變的社會和經濟飛升的處境中,平信徒的整全培育是重大任務。

對信仰原則,公報批評有些人接受了非法的祝聖成為主教,篡奪教會沒有給予他們的主教職權,處理教務、施行聖事、擅自參與合法的主教祝聖禮;也有合法的主教參與非法祝聖主教事宜,使教會面貌模糊不清。

聖神研究中心執行秘書林瑞琪博士相信,教廷公報將產生長遠作用。

他認為公報的兩個重點之中,教友培育「重要但不迫切」,由於神職人員尤其是主教的表現和操守影響著教友領袖的士氣,因此梵蒂岡處理教會紀律問題更為迫切。

除了公報所提到的法律精神,這位資深研究員認為,「福傳的大前提必須是保持基督奧體的完整性」。

在北京已退休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任延黎說:「這份公報的內容大體上和關注者預料的差不多。」

他指出,公報清晰地重申了梵蒂岡對中國天主教會所持有的一貫立場,並針對中國天主教會目前的處境以及所遇到的具體情況表明了梵蒂岡的態度。

任延黎觀察到,公報強調對主教、神父和教友的培育,「最突出的和有針對性的一句話就是『犧牲了信仰的、教律的重要元素,根本就不可能有福傳』」。

他認為,公報顯然僅以中國教會為對象,是教廷宗教訓導權的體現。「公報沒有言及與政府的關係,說明梵蒂岡目前不願再做一廂情願的事。至於公報能對中國教會目前的局面產生甚麼作用,則最終取決於中國天主教徒對它的反應。」

在香港的中國教會問題觀察家管平雄認為,公報的兩個重點密不可分,因為主教在教友培育中擔當重要角色,但如果部分主教的言行「使教會面貌模糊不清」,又怎麼能達到對「平信徒整全培育」的目的?

他指出,公報雖有批評兩類主教,卻未涉及包括政治環境等導致中國教會困難重重的其他因素,「也未解釋引起大陸神職和教友產生觀點分歧的教廷相關舉措,更未對原本已獲教廷寬免的主教在近期又與非法主教共同參與合法主教祝聖禮的行為作出清晰表態」。

這位非天主教徒觀察家認為,這樣做或許有助教廷搭建和中方對話的管道,卻無助於化解當前教會內部的分歧及面臨的困惑,從而削弱了公報對中國教會的指導作用。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