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無飯家庭

期數
3563
刊登日期
2012.06.01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6 月 03 日

小時候,因為父母都要出外工作,賺錢維生,所以我被他們安排在放學後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吃晚飯。週末時,母親會做飯,那便是每星期可在自己家裏吃飯的僅有時間,所以對此特別期盼和珍惜。偶爾間,因為一些特別的原因,才會一家人出外吃飯,這也是另一個小孩子期待的節目。

大學畢業後,因為我已有賺錢的能力,父母曾經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但由於性格和興趣,他們退而不休,選擇繼續另一項工作。雖然他們在家工作,但彷彿比我在醫院的更忙碌。每天回到家中,見到他們很疲倦,不想母親再做飯,我家一向也沒有聘請傭人打理家務,於是,我便會陪同家人一起外出吃飯,轉眼間,這個習慣已維持了多年。因此,我家變成了一個「無飯家庭」,家中的爐灶主要用來煲水和煮麵,很少用來煮正餐, 一包米也要很長時間才吃完。

我家附近有個大型商場,裏面的食肆超過三十間,每天選擇不同的一間,一個月後便要重覆了,假如持續多年,也會失去新鮮感,而且不是每間食肆都符合口味,所以我們很快便走出了居住地的範圍,到其他地區尋找食肆,有時候甚至駕車到老遠去晚膳。

因為時常外出吃飯,同時一家人都關注健康,日子久了,我便掌握了一些在外吃飯的技巧,於是自然成為了家庭負責點菜的成員。首先,在分量方面,我十分了解每位家人的食量,每次都能點合適一家人的分量,不多也不少,沒有吃不飽的危機,也沒有剩餘的浪費,所以不需把食物帶走,因為再煮的食物不再新鮮,也有機會流失營養價值,亦有食物變壞引致中毒的風險。

第二,口味方面,每個人在食的方面有不同的喜好,要吃得開心,我便盡量點一些大家都愛吃的食物,以免有成員被冷待。

第三,營養價值方面,長期在外吃飯,一般人都會認為不健康,覺得會多味精、多鹽、多油、多糖等,這也難以否認。所以,每次閱讀餐牌,都會細心挑選,煎炒炸的食物盡量避免,蒸炆灼的自然較受歡迎,肥肉肥膏也避之則吉,除此之外,在點菜時都會額外要求少鹽少油,做得到的餐廳,下次會再光顧,不然便沒有下次了。

有時候,為長遠健康着想,外出吃飯一定會遇到不少選擇食肆和食物的困難,如未能持續堅守健康的原則,還是多在家煮飯比較明智吧!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