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九十周年的危機與契機
寶血會總會長劉賽眉修女致辭
耶穌寶血女修會是教區內的國籍女修會,它一九二二年由香港教會的首牧師多敏主教協助成立。以下是該會六月十日聖體聖血節慶祝創會九十周年時,總會長劉賽眉修女在感恩祭中的致辭
——編者
可敬的湯樞機、各位神長、修女、寶血之友,各位會屬機構的代表、各位來賓、各位親友、恩人:
今日的聖體聖血節,為我們修會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除了慶祝修女進會的鑽、金、銀慶以及寶血之友新成員的許諾禮之外,今日更是本會創會九十周年的會慶日。九十年的歷史,雖然不算很長,但,也不算得太短。
在一九二二年,一位平凡的女子譚加辣,懷著一份不平凡的使命與精神,領導著一群年青修女,在香港教區師主教的指導下,並在嘉諾撒女修會的扶掖中,創立了香港第一個國籍教區女修會,並命名為「耶穌寶血女修會」,簡稱為「寶血會」。寶血會由於生於斯長於斯,在過去九十年來,與香港人的命運,早已緊密相連,我們不但參予、分享著香港社會的種種變遷,而且亦親身見證香港每一個重要階段的發展與演變,深深體會到香港人的喜樂、希望與焦慮。我們與香港人一起經歷過日戰的慌亂、殖民地的生活、難民潮的時代、回歸祖國的喜與憂……等。此外,香港既是中國的一部份,所以、身為華人修道團體,我們的命運亦與神州大地連成一體,中國土地上每一個變遷與運動,都觸動著我們團體的心靈與脈膊。
修會在成立之初,即透過各類使徒工作,致力宣揚福音、服務人群,以彰顯耶穌寶血的犧牲與修和精神,並與弱小者同行。這些工作包括:堂區傳教、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在過去的九十年間,我們從事使徒工作的方式,曾因應社會的要求和改變而不斷轉型。
由創會之初,本會就從事教育工作,由一九二三年至一九四一年的十多年間,本會初期的修女,在西灣河、灣仔、西營盤、九龍官涌、紅磡土瓜灣、油麻地、九龍城、荃灣、深水埗等地先後開設了約十多間學校,包括:正教學校、正風中學、德嬰女校、德仁女校、德聲女校、道志女校、德嬰第一、二、三分校,以及德貞女校。其中,除了德貞女校存在至今,其他學校都因戰亂而停止。然而,雖經過戰亂的洗禮和社會的多種變遷,我們又再努力打開了新的局面,教育仍是本會重要的使徒工作,今日仍肩負著十多所中、小、幼學校的教育工作,為香港、台灣、及澳門的市民服務,並透過教育而傳播福音。
對於社會及醫療工作,亦在這九十年中,也曾多番轉型。在一九五二年開設的粉嶺孤兒院,今日已搖身變為「寶血兒童村」,接收由社會福利署所轉介過來的女童,為她們提供全人的照顧與服務。至於醫療方面,早期原是設施完備的嬰兒醫院,也轉型變身為普通科的寶血醫院。到了九零年代初,因大量醫務工作修女的退休,而需要把管理工作交由明愛主理。退休的醫務修女大部份轉為從事院牧工作。
對於堂區傳教,由創會至今,仍保持不變,所變者,是我們已不能一如往昔,可以派遣修女,前往中國大陸傳教。
回顧過去九十年,天主賜予修會的恩典,真是難以用筆墨形容。
我們最值得感謝的,是天主賞賜給我們一個美麗而珍貴的名字:《耶穌寶血女修會》。「寶血」與「十字架」、與「耶穌的體血」,完全不能分割。「這是我的體,這是我的血,為人的得救而交付。」這句千古絕唱的聖言,表達出我們團體靈修生活的中心:聖體聖事是我們靈性生活,和一切服務的動力泉源。在十字架上,耶穌自我空虛、絕對服從父的旨意、身體力行、實踐犧牲與修和的精神,是修女們透過三願的誓約,而一生至死都要跟隨和效法的。
今日,修會在慶祝創會九十周年之際,我們亦深深意識到,我們與香港社會一樣,面對著老齡化的危機。但「危機」亦可以是「契機」,修會此刻亦不斷作信仰反思,除了作好安老的準備,使到長者修女得到適當的照顧之外,更讓長者修女以更深的祈禱生活,和安祥接受病苦的精神,並以她們的豐富的經驗和智慧,來作年青一代修女的支援和榜樣。如此,長者修女就成為了修會堅強的精神堡壘。
最後,我們知道,我們的團體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尚待改善,但有您們的支持和鼓勵,深信我們修會一定會有一個更合乎天主旨意的未來與發展。
多謝各位。天主保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