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當工人找到藝術……

期數
3566
刊登日期
2012.06.22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6 月 24 日

天主教勞工事務委員會與民間團體本年七月六至八日合辦「工人文化藝術節」,本版由勞工事務委員會供稿,談談工人的文化創作——編者

遇見煥平,你一定會記得她的笑容,就像「哈哈笑」的標記。她二OOO年從清遠來港,六年後正式獲取三星。相比起來,蓮秀就顯得文靜多了,但臉上也總掛笑容,身邊常帶著小女兒。當然少不了坐陣達二十年的本地工友小黑和小白,從製衣女工,到參與「女工打字合作社」,現在成為「社區二手店」的開荒牛,吸引更多區內居民參與,互動互助,就如秀群一樣,從義工開始做起,到現在已是二手店的店員之一。

這群沉浸在歡笑聲中的婦女,就是來自勞資關係協進會的「女工開枝散葉種藝團」。她們的來頭著實不少,曾經參加過多次演出,她們不但唱歌演戲,還負責作曲、填詞,甚至搞起裝置藝術。究竟甚麼推動她們去做這件「不平凡」的事?

原來,找上藝術的緣分早繫於一九九八年,當時她們在一次勞動節活動中,聽到台灣工運朋友透過音樂,說唱工運故事,激勵抗爭鬥心,她們不禁想,為何自己沒有這樣的工運歌曲,於是,便第一次「膽粗粗」,將台灣改自韓國著名工運歌《勞動者戰歌》,改寫成更適合婦女的《勞動者之歌》。

這份經驗進一步鼓勵她們創作、分享和表達,第一次在中心通宵達旦,你一句我一句的與組織者一同創作了第一首《女工up up貢》,娓娓道來她們在工業轉型下的掙扎與無奈。而這樣「啜核」的歌名,相信只有親身經歷而又富幽默感的女工們才想得到的:

《女工up up貢》(歌詞節錄)

自少家貧書少讀   工廠女兒去養家
科技IT現代化   教我如何趕上它
婦女勞工up up貢   做咗成世兩手空

小白:「當時,家人見我常留連中心,驚我被騙,甚至驚我們『搞基』……」
小黑:「又說不如加班賺錢更好……」
秀群:「但好有感情,慢慢開始帶家人來,阿媽呀家姐呀……」
小白:「慢慢地,他們也被感染了。蓮秀的丈夫放工也來……」
蓮秀:「那天是結婚十周年,我見他放工後這麼辛苦,已叫他不要來,但他還是堅持來了……」
煥平:「好玩,有落腳點,玩之餘,又有成就感……」


就是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夾在歡笑聲中。

若略嫌《女工up up貢》青澀而消極,兩年後,當她們開創了「社區二手店」,開展了社區經濟的雛型,透過收集及售賣二手物品,幫助社區貧困家庭之餘,更建立社區互助,此後,她們再創作了《女工社區合作創未來》,肯定女工的過去,更激發大家重視及創造共同的未來。

《女工社區合作創未來》(歌詞節錄)

從前是製衣廠的工人   勤勞為老闆趕工
如何料到今天境況   為著兩餐通街跑
頻頻地搵工奔波生活   人人面對經濟烤境
從前學會的好本領   但願有天可再用
原來是社區中的資源   遺留在四方角落中
全球亂擴展的經濟   未惠及草根社群
齊投入社區新經濟   運動裡社區有力量


這首歌是她們的生命寫照:「工業轉型前,我們都為老闆著想,每天趕貨,放工後就享受生活,游水、行山、休息。但後來要吊鹽水,工作減半,真的接受不到,到這裡後,才知道工業的變動,要爭取自己的保障。」小黑說。

沒有參與創作這首歌的小白亦說:「最初聽這首歌時,只覺得在賣廣告,但慢慢留意歌詞,『不灰心,不怨命,工友互守望』,覺得好有共鳴,因為這正是我離開合作社後,再回來的原因,非常實在。」

其實,不但土生土長的工友,即使是來港幾年的煥平也受感動:「好貼切我們的人生,我們也是細細個出來打工,雖然工種不同,但我們都一起為生活而奮鬥。」

透過藝術,她們找到了人生的交?點,共同的經驗和感受亦繼續為藝術的種籽澆水,創作了一首浪漫又感人、有關緣分的歌曲:「那次我們在閒談,發現大家小時候的經歷很相似。我六、七歲已在田間工作,放牛、擔水、淋菜,沒有玩具,只有跟蜻蜓玩耍,於是大家共同創作了這首歌。每次唱這首歌,都有好多回憶。」

《一路走過來》(歌詞節錄)

我的家鄉在廣東   日出日落每天見 
放牛採野果煨番薯    還有玩泥沙抓蜻蜓
辛苦插秧手起泡   光腳淋菜腳爆裂
最怕蜞 “乸”三間蛇   又割山草做家務

完成學業到工廠   加班加時賺點錢
全作家用無怨言   為了將來去學藝
插花裁縫手藝精   報關財務心思密
士多售貨咀巴甜   青春無悔去打拼
緣分帶我來香港   從此生活兩邊走
培養小孩的將來   希望明天會更好


過往,我們一直以為,藝術高深莫測,高不可攀,卻忘記了,每一點滴的生活也可成就藝術,而正是這些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才最令人動容。透過這些藝術的表演,各人的生命亦凝聚在一起。

煥平:「以往,我覺得自己讀書少,覺得不是很有文化水平和藝術細胞的人才可搞藝術的嗎?這真是超乎我的想像。但展覽和演出後,我發現自己都不遜,有好多人欣賞,自己在家鄉的親人看到後,更讚『叻女,搞得好好呀』。現在亦多了欣賞其他人的藝術,懂得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

蓮秀:「我本是一個不知藝術是甚麼的人,現在竟然有自己的作品。令我難忘的是揹著女兒做自己的作品;令我最自豪的是,在介紹自己的作品之後,竟然有人豎起大拇指讚好,那種感覺真的很好,很滿足。」

秀群:「相比那些俊男美女唱的歌曲,我覺得這樣的作品才是最真實、最吸引和最親切的。」

小黑:「當我們一同唱大家的歌曲,有著由心裡唱出來的感動。我覺得我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背景,但卻有著相近的身份和經歷,好像大家抱在一起的感覺,已變得像一家人了。」

一路走過來,不論土生土長,還是新來港的基層家庭,都為了生存和尊嚴刻苦貢獻,但在社會轉型下,他們成了被邊緣化、被去歷史化的一群,他們身上的勞動歷史被抹去,生存和自我表達的空間被壓縮。但她們卻找上了藝術,重新呈現自己的歷史故事,表達個體與社群思想感情、創意夢想,這是放於藝術館中的高雅作品不能媲美的。

她們,不只她們,不少工人,來自兩岸三地,正默默凝聚,靜待這切磋的機會,並邀請大家享受其中……

工人文化藝術節2012
2012.7.6-7.8
http://workersculturalfestival.wordpress.com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