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拉闊愛的人
※ 本片適用於新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一個是善於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處於道德高地、說話用詞雕琢的社會科教師,另一位卻是生活拮据、為了撫養兒子、酗酒又粗魯的單親媽媽。把他們拉在一起的,是老師的學生、來自那單親家庭的十一歲男孩。這一切就在那第一天的社會科發生了改變,老師給這班中一生安排了一個特別的功課——構想一個理念,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更要他們在生活中實踐。
小男孩決心從自己做起,他相信善有善報,決定將愛心推廣。首先,他把無家可歸的露宿者帶回家中,讓他留宿車房,又給他金錢買衣服,令他重拾信心,找到工作,自力更生。同時,他不望回報,而是請受助者去協助另外三位需要幫助的人。不同的受助者起初是猜疑,甚至嘲諷。片中記者的汽車意外被毀,得到律師幫忙,獲贈名車時,也覺得必定事出有因,不可能會有人無端端幫助別人。但通過尋找這愛心推廣的真相,他逐漸地認同,其他受助者亦延續幫助他人的使命。大家也驚訝地發現自己在付出愛心的同時,也在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個世界真的可以變得更美好!
當老師在課堂中對學生提出這功課時,學生們大都表示反對,說這課題很奇怪、很困難。要改變世界,對他們小孩子來說,談何容易!不過老師說得對,小孩今天還年紀小,看來不用理會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不過,小孩終會有長大的一天,如果今天不作好準備,不可能突然懂得應付或分析周遭的事物。老師的評分是看過程,而非結果。我們的人生亦然,不可能事事功利的求收穫、酬勞,過程中令自己成長了,即使結果是失敗的,對自己而言還是多了個經驗。
人生亦難免有遺憾,有令人無奈、失望的事情。片中男孩和老師的父親也沒有改過,三個頑皮學生亦繼續施虐欺凌弱小。不過電影亦正面地提醒觀眾,沒有人能預知未來,片中的單親媽媽多年後,亦原諒了她那同樣酗酒的母親。有時現在不能改變的逆境或冥頑不靈的人,或許會有修成正果的一天。而片中亦道出人似乎生來俱善,有良知。要不然,單親媽媽不會要偷偷飲酒;那露宿者也明知吸毒不對,而沒面目見男孩;還有那在醫院中開槍的黑人,甘於受刑責之餘,向記者談及自己幫人的威水史時,也難免有點禁忌,羞於承認他在受助的一刻剛爆竊完畢。
電影結局看來是好人沒好報,不過原來每個人對別人做的事,即使是好是壞,也在影響他人。如老師的父親對母親的虐打,和對他的傷害,令他不敢與所愛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既然如此,你願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留下好的,還是壞的影響呢?
問題研習
- 若要由你開始,踏出改變世界的第一步,你會做甚麼?為甚麼?
- 你有遇上過一些愛莫能助的人或事嗎?哪是甚麼?你又如何面對呢?
- 你認為片中的男孩如此努力去愛別人、幫助別人,最終也難免一死,你認為他值得嗎?為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