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艾與甘蜜】動了憐憫的心

期數
3570
刊登日期
2012.07.20
作者
楊鳴章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2 日

耶穌曾說:「你們中間誰有僕人耕田或放羊,從田地裡回來,即給他說:你快過來坐下吃飯罷!而不給他說:預備我吃飯,束上腰伺候我,等我吃喝完畢,以後你纔吃喝?僕人做了吩咐的事,主人豈要向他道謝?你們也是這樣,既做完吩咐你們的一切,仍然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路十七7—10)然而,主說的固然是實情,但祂做的卻比自己說的更寬仁。今日的福音《馬爾谷》記述,當門徒傳揚福音後回到耶穌面前,主對他們說:「『你們來,私下到荒野的地方去休息一會兒!』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很多,以致他們連吃飯的工夫也沒有。」(谷六31)耶穌除了關心門徒的福祉外,也關心群眾。「祂看見一大夥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憐憫的心,因為他們好像沒有牧人的羊,遂開口教訓他們許多事。」(谷六34)祂曾多次闡釋,祂是一位好牧羊人:他認識自己每一隻羊,且按羊的名字呼喚牠們;強壯的,他當然愛惜;失落的,他會攀山越嶺的尋覓;他還有別的羊不在羊棧中,他要把牠們引回來;善牧甚至願意為羊捨命。

古今中外,有多少人在未成領導前,多麼慈悲寬仁、守正不阿;一旦成了君王,卻又變得貪腐敗壞、?掠蒼生、誠信盡失,這樣的例子罄竹難書。都是原祖犯的罪、禍延子孫,人的劣根性,總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滿足自己內心的私慾,以為可以瞞天過海。《聖詠》的忠告:「不要因作惡的人而忿怒,也不要對歹徒心生嫉妒;因為他們有如青草,快要枯槁,他們有如綠葉,行將零凋。你該信賴上主,致力行善,你必安居樂土,享受康寧。你只管在上主內喜歡,他必滿全你心的意願。」(詠卅七1—4)今日的世界有太多焦慮與混亂,招致痛苦,只因有太多人把一切核心價值都寄望於塵世。

從塵世的角度而言,耶肋米亞先知的一生,可以說是徹底的失敗。他預見了耶路撒冷的坍塌、猶大國的滅亡,因為人們沒有信靠天主。先知對君王的譴責、所預見和預言的,是否一定要這樣悲慘,甚至連他自己也要在流徙中被殺害?也不是的,儘管先知所說的,語多消極,但他仍給人留有希望。今日第一篇讀經《耶肋米亞》就曾清楚指出:「看,時日將到 —— 上主的斷語 —— 我必給達味興起一支正義的苗芽,叫他執政為王,斷事明智,在地上執行公道正義。在他的日子裡,猶大必獲救,以色列必居享安寧;人將稱他為『上主是我們的正義。』」(耶廿三5—6)先知除了會嚴厲批判外,也會安慰、指正,總要使人得救。先知所顯示的,不論是負面或正面,都不是為了一己的興趣和得失,正如梵二《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緒言中所申明的:「教會毫無現世野心,其唯一目標是在聖神領導下,繼續基督的工作,而基督降世,則是為替真理作證;是為拯救人,而不是為審判人;是為服務人,而不是為受人服務。」(現代3)

教會在關於我們人類團體的生活方向,勸諭我們要由天主的計劃來看人類使命的社會性,和人與人及與社會間的互屬關係。我們必須促進公益、尊重人格、愛仇及敬仇、尊重人人平等和社會正義。我們的倫理應跨出個人範圍,就如聖言降生成人,與人類休戚相關。(參閱現代23—32)能這樣理解,我們就更能明白今日第二篇讀經《厄弗所人書》的意義:「所以他來,向你們遠離的人傳佈了和平的福音,也向那親近的人傳佈了和平,因為藉著他,我們雙方在一個聖神內,纔得以進到父面前。」(弗二17—18)傳揚福音何其重要和迫切?我們縱然窮盡一生,若非上主的扶持,仍一無所成,更何況尚有我們人性的軟弱。即或偶有所得,我們仍只不過是無用的僕人,偶然做了我們應做的事而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