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者談閱讀風氣轉變

期數
3571
刊登日期
2012.07.27
主曆
主曆 2012 年 07 月 29 日

(本報訊)香港書展七月二十四日結束,有書舍負責人士指出,在速食文化的風氣下,難以透過閱讀去建立批判思考能力。亦有網絡作者稱,讀者應持開放態度去閱讀。

本年書展以「讀通世情.書出智慧」為題,參與的本土及外地的參展商有超過五百三十家,文化活動近三百五十場,以鼓勵讀者從閱讀中看通世情。書展吸引約九十萬人次入場。

塔冷通心靈書舍負責人楊孝明說,在閱讀風氣轉變下,深入探討人生的書籍乏人問津,網上閱讀的內容又流於疏淺,缺乏深入的批判能力。

天主教徒楊孝明在書展前對本報說,要從閱讀書本中培養批判思考並不容易,「在速食文化的風氣下,難以做到深度閱讀的效果。」他表示,現有不少作者在網絡成名後出書,形成另一股閱讀潮流。

過去書展吸引大量讀者入場買書,有指這能帶出閱讀風氣,對此楊予以保留。他認為培養閱讀習慣應由家庭開始,「父母是孩子的學習對象,若家庭已充滿閱讀氣氛,父母時與子女一起閱讀,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書本認識世界。」

自由工作者龐一鳴對本報表示,閱讀品種會隨著時代、政局或經濟影響而有不同,「受社會客觀環境的影響下,近兩年推出不少諷刺時弊、社會問題的書籍;當經濟起飛的時候,便會出現不少財經書籍。」

近年有不少在網絡成名後出書的作者冒起。以龐一鳴為例,他自二O一O年發起「一年唔幫襯大地產商」行動後,將個人生活點滴以網誌形式記下,其後輯錄成書,今年還再版,他認為,「不只是名人作者才可以出書,一般人也有這種機會。」

龐認為書本功用在於認識新知識,讀者應持開放態度閱讀。對於書展舉辦文化講座,他表示有助作者解釋其作品背後的寫作動機,達到與讀者互動交流的功能。

過去不少團體透過刊物,向讀者帶出全球議題的信息,如國際基督教救援及發展機構「宣明會」所出版的《世情》雙月刊。該刊編輯部接受本報查詢時,以書面回覆稱,《世情》內容以全球議題為主,如糧食危機、食水污染、愛滋病肆虐等,讓讀者了解發展中國家人民所面對的困境,並回應及關懷有需要的人。(高)
 

廣告